[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列车不停车乘客接驳站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67112.5 | 申请日: | 2019-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3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韩嘉雯;韩礼红;陈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嘉雯 |
| 主分类号: | B61K1/00 | 分类号: | B61K1/00;B61B1/00;B61L15/00;B61D1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驳 中央控制器 环形轨道 接驳站 乘客 第一微处理器 列车运行 信号交互 中转车厢 不停车 上下车 识别器 站台 列车 进站 指示灯 无线发送模块 无线信号连接 乘客上下车 轨道交通 信号连接 运行路径 站点设计 中间站点 出站 轨道 环节 安全 | ||
1.一种分离式列车不停车乘客接驳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列车运行轨道(1),两个供乘客上下车的站台(2),至少一辆用于和列车运行轨道(1)上进站的列车(6)对接的接驳车(3)以及用于接驳车(3)运行的环形轨道(4),所述两条列车运行轨道(1)平行设置,所述环形轨道(4)设在两条列车运行轨道(1)之间,且环形轨道(4)至少包括两条与列车运行轨道(1)平行的直线段轨道(41),所述两个上下车站台(2)设在环形轨道(4)内且位于环形轨道(4)的两端,所述两个站台(2)分别连通有供乘客进站或出站的地下通道(5);所述列车(6)包括多个车厢以及一个设置在多个车厢之间的中转车厢(61),中转车厢(61)位于列车运行轨道(1)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门体,所述接驳车(3)位于环形轨道(4)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门体,所述接驳车(3)内设有能延伸至中转车厢(61)的伸缩门(31);
中转车厢(61)和接驳车(3)上均设有光信号交互识别器(7),中转车厢(61)和接驳车(3)还均设有中央控制器,所述光信号交互识别器(7)设在中转车厢(61)和接驳车(3)运行方向的两侧,光信号交互识别器(7)上设有第一微处理器,第一微处理器通过无线发送模块与中央控制器无线信号连接;中央控制器还连接有用于提示司机和乘务员的指示灯,所述光信号交互识别器(7)、中央控制器和指示灯均与电源控制模块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列车不停车乘客接驳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直线段轨道(41)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弧形端部(42)共同构成环形轨道(4),所述直线段轨道(41)处还设有将两个直线段轨道(41)连通的X型变道道岔(4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列车不停车乘客接驳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门的一端设在接驳车(3)上,伸缩门的另一端铰接有搭接板(34),所述搭接板(34)还和中转车厢(61)的地面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列车不停车乘客接驳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车(3)上沿运行方向的每一侧均铰接有两个定位导风板(32),所述同一侧的两个定位导风板(32)位于伸缩门的两侧,所述定位导风板(32)上还设有导向风道(33),所述导向风道(33)的进风口(331)设在定位导风板(32)的迎风面上,所述导向风道(33)的出风口(332)设在定位导风板(32)的顶部,所述定位导风板(32)与中转车厢(61)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列车不停车乘客接驳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车(3)上设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内设有伸缩式支撑斜杆,伸缩式支撑斜杆的外端与定位导风板(32)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列车不停车乘客接驳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导风板(32)上设有挂扣,中转车厢(61)设有挂环,所述挂扣与挂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嘉雯,未经韩嘉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71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四轴转向架
- 下一篇:一种铁路客车自动防溜系统及停车顶数量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