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6038.5 | 申请日: | 201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4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万俊;有贺久刚;赤羽徳行;宮下敏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 |
代理公司: | 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5233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卡合部 交流电动机 止动部件 反转 电动机单元 防反转机构 缓冲部 主体部 正转 校正 旋转轨道 碰撞声 驱动源 凹部 凸部 | ||
1.一种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作为驱动源的交流电动机;以及
将所述交流电动机的反转校正为正转的防反转机构,
所述防反转机构具有: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的外表面或与该转子一体旋转的部件的外表面的凹部或凸部;以及
止动部件,在所述转子反转时,所述止动部件进入所述卡合部的旋转轨道并与所述卡合部碰撞,
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比该主体部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缓冲部,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缓冲部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是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悬臂式臂部,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臂部的自由端即前端部碰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的所述前端部是以点或线与所述卡合部接触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从所述主体部以コ字型或U字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以弯曲成抛物线形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
所述臂部的自由端侧长于固定端侧,所述自由端侧是包含所述前端部的前端侧的部分,所述固定端侧是以所述臂部的抛物线形的顶部为边界的根部侧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的所述固定端侧及所述自由端侧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卡合部碰撞时,所述臂部的所述自由端侧以接近所述主体部的方式弹性变形,
在所述自由端侧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比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卡合部碰撞时,所述自由端侧因变形而移动的平均移动宽度宽。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动部件或所述转子具有变形限制部,该变形限制部通过碰触弹性变形的所述臂部而确定该臂部的能变形的极限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限制部设置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主体部,
所述臂部及所述变形限制部中的任一方的与另一方的接触部是以点或线与该另一方接触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限制部设置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主体部,
所述臂部的比所述前端部靠根部侧的部分与所述变形限制部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电动机是单相交流同步电动机,
所述卡合部配置为在避开所述转子的死点的位置与所述缓冲部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60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电机保护装置
- 下一篇:电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