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容器压力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4110.2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1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陆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军邦特种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4 | 分类号: | G01M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吴玉玲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 压力源 高低压切换阀 压力检测设备 连通 过滤系统 液体容器 液压系统 供油 直线运动机构 液压输入口 保压系统 相通 输出端 底板 测试容器 测试压力 底板四角 检测领域 容器压力 使用寿命 输出口 检测 端盖 油箱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容器压力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本发明涉及容器压力检测领域。一种液体容器压力检测设备包括:固定装置,放置在固定装置内的测试容器,与固定装置相通的液压系统,与液压系统相通的压力源,以及与压力源相通的油箱,其中,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四角的直线运动机构,安装在直线运动机构上的端盖,液压系统包括:与压力源的输出端连通的液压输入口,与液压输入口连通的供油过滤系统,与供油过滤系统连通的高低压切换阀,并联在供油过滤系统和高低压切换阀之间的高压保压系统和低压保压系统,以及与高低压切换阀的输出端连通的液压输出口。本发明提高了压力源的使用寿命,为测试提供了准确稳定的测试压力,降低了危险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压力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液体容器压力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油箱等液体容器在投入使用前应先接受液压试验检测容器的密封性能,压力试验的过程是:第一步,试验时容器顶部应设排气口,充液时应将容器内的空气排尽。试验过程中,容器的外表面应保持干燥。第二步,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0min,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如有渗漏,修补后重新试验。第三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由上述液压试验过程可知,液压试验的试验设备需要具备充液保压功能,以及调压功能。
而现有试验设备大多是通过压力源直接进行充液,通过手动调节泄压阀实现调压功能,而每次手动调节泄压阀实现调压功能无法保证调压的准确性,而且整个过程中由于泄压阀仅能对输出压力进行泄压,压力源所在的输入压力的液压回路内的压力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使压力源处于持续的高压工作中,使压力源容易发生损坏,而且进行压力试验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容器进行定位,在压力试验中容易发生危险。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充液,持续保压以及能够保证压差稳定不必经常手动进行调压,又能够对压力容器进行定位降低压力试验危险性的容器压力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压力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容器压力检测设备包括:固定装置,放置在固定装置内的测试容器,与固定装置相通的液压系统,与液压系统相通的压力源,以及与压力源相通的油箱;
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四角的直线运动机构,安装在直线运动机构上的端盖,其中,所述端盖与测试容器相配合,所述固定装置的进油口与液压系统连通,所述固定装置的出气口具有可拆卸的密封结构。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与压力源的输出端连通的液压输入口,与液压输入口连通的供油过滤系统,与供油过滤系统连通的高低压切换阀,并联在供油过滤系统和高低压切换阀之间的高压保压系统和低压保压系统,以及与高低压切换阀的输出端连通的液压输出口,其中,液压输出口通过二位二通电磁阀与测试容器连通,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具有电磁铁DT5,所述电磁铁DT5失电时,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处于常工位为断路工位,所述电磁铁DT5得电时,所述二位二通电磁阀处于换向工位,此时液压系统与测试容器连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测试容器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端盖与测试容器之间为密封连接,保证容器的密封性达到检测的效果;当所述测试容器为开口容器时,则所述端盖的下方开有与测试容器相配合的凹槽,且端盖的上方设有进油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油口和出气口均为具有55°角密封外管螺纹的空心管,其中,所述出气口上还安装有一端具有55°角密封内管螺纹,另一端封闭的盖形螺母,通过底板和端盖对测试容器进行密封,保证对测试容器进行定位以及达到检测测试容器生产质量的效果,而进油口是为了进油进行检测,出气口是为了将测试容器内的气体排出达到工艺要求,将气体排出后使用盖形螺母进行密封再进行下一步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军邦特种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军邦特种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4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