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座缓冲垫成型模具及鞍座缓冲垫注塑成型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50959.2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4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瑞天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4;B29C45/14;B29C45/78;B29C45/76;B29C45/77 |
| 代理公司: | 11487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徐晶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301709***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后模板 缓冲垫 前模板 鞍座 后模组件 真空腔体 抽气孔 后模 压板 注塑成型工艺 成型模具 中心处 气缸 连通 贯通 抽真空装置 输出端连接 热流通道 上下两端 生产效率 重复利用 挤压孔 保压 储料 合模 开模 射胶 冷却 占用 制作 | ||
1.一种鞍座缓冲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组件、前模板,所述后模组件包括后模板、设置在后模板后部的后模支座,所述后模支座与后模板之间形成真空腔体,所述后模支座上设有与真空腔体连通的第一抽气孔,所述第一抽气孔与抽真空装置连接,所述后模板上设有多个与真空腔体连通的第二抽气孔,所述前模板设置在后模板的前方,所述前模板的中心处设有贯通的热流通道,所述热流通道与热流道系统的射出口连通,所述前模板与后模板之间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后模组件的上下两端,所述压板的中心处设有贯通的挤压孔,当所述前模板与后模组件扣合时,所述前模板穿过挤压孔与后模板扣合并形成成型型腔,所述热流通道与成型型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的前端中心处设有凹部,所述前模板的后端设有与凹部形状相同的凸部,所述凹部与凸部的形状为所需成型鞍座缓冲垫的形状,所述凸部面积大小小于凹部面积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通道包括第一分支通道、第二分支通道和注塑口,所述第一分支通道与第二分支通道对称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注塑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通道与第二分支通道设置在前模板的后端,所述注塑口设置在前模板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热流通道的两侧设有恒温系统,所述恒温系统设置在前模板内。
5.一种鞍座缓冲垫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合模:压板与后模板分离,将鞍皮平铺放在后模板型腔上,压板将鞍皮压紧在后模板型腔上,将真空腔体内的空气抽出,使鞍皮与后模板型腔之间形成真空状态,利用大气压将鞍皮吸附在后模板型腔上,前模板穿过压板上的挤压孔与后模板扣合形成成型型腔;
S2、将热塑性橡胶基材、发泡剂进行烘干;
S3、储料:将烘干的所述热塑性橡胶基材与发泡剂进行搅拌混合,得到发泡剂与热塑性橡胶基材的混合物料,根据每次所需成型的量将混合物料送入料管中,并对料管中的混合物料进行加热,同时通过料管内的螺杆进行搅拌输送至料管的出料端,以得到熔融的混合物料;
S4、射胶:将熔融的混合物料经热流通道连续喷射至成型型腔内,热塑性橡胶基材在成型型腔内进行发泡反应;
S5、保压:对成型型腔内的料液进行保压;
S6、冷却:对成型型腔内的料液进行冷却成型,由此形成胶垫,成型模腔的温度为65~75℃,冷却时间为50~60s;
S7、开模:注塑完成后,胶垫与鞍皮注塑一体成型,前模板与后模组件分离,压板与后模板分离后取出产品,由此制得鞍座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热塑性橡胶基材与发泡剂的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2h。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混合物料在料管中的塑化温度分为五段,依次为155℃、180℃、185℃、185℃、190℃,其中,每段塑化过程的储料压力90MPA,,速度90cm3/s,时间5.1s。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射胶时间为15s,压力5MPA,速度15cm3/s。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保压压力5MPA,速度5cm3/s,时间15s。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座缓冲垫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向料管中还加入软化油,其中,按质量份数计,加入所述软化油0.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瑞天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鸿瑞天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9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杂废塑料成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够自适应的注塑模具定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