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及移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4726.3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8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燕;王兆兵;谢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2 | 分类号: | B65G65/42;B65G47/74;A61B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储存 移出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疗采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及移出方法。所述一种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包括:储存装置、移出装置、承接架;所述储存装置为圆形,移出装置沿储存装置外周侧设置,承接架一端呈切线方向设置在储存装置外周侧靠近移出装置一端设置;该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把采血管储存装置和移出装置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并结合移出方法使真空采血管自动由采血管储存装置中移出,避免了掉落、碰撞等现象造成真空采血管的损伤及污染,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采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及移出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院、体检中心等血液检测部门中,均使用真空管采血管进行采血,大量的真空采血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移动、注标和分配,是一个相对复杂繁琐的工作,此工作现阶段大多由人工来完成。
工作人员把真空采血管由储存装置拿出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容易发生掉落、碰撞等现象,造成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患者及体检者的时间;同时,掉落及碰撞会造成真空采血管损伤及污染,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增加了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及移出方法,该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把采血管储存装置和移出装置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并结合移出方法使真空采血管自动由采血管储存装置中移出,避免了掉落、碰撞等现象造成真空采血管的损伤及污染,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一种采血管储存和移出装置,包括:储存装置、移出装置、承接架;所述储存装置为圆盘形,移出装置沿储存装置外周侧设置,承接架一端呈切线方向设置在储存装置外周侧靠近移出装置一端;
所述储存装置包括:壳体、储存腔、导向板、弧形通路、发条、拨片、弧形通孔、采血管移出口;
所述壳体为圆桶状,其内部形成有上方开口的圆形储存腔,导向板沿壳体内侧壁靠近移出装置一侧竖立设置,导向板与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弧形通路,该弧形通路的宽度略大于采血管a管体直径,所述发条与壳体同轴设置在储存腔底部,其外侧端设置有拨片,该拨片一侧与发条外侧一端端面呈90度垂直连接,另一端朝向壳体内侧壁延伸设置,该弧形通孔与导向板对应开设在壳体侧壁上,采血管出口由内向外呈切线开设在壳体侧壁上,其一端与弧形通路相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与承接架相连接;
所述移出装置由皮带、传动辊、从动辊及伺服电机构成,该皮带通过设置在壳体外周侧的传动辊和从动辊支撑,呈弧形竖立设置在壳体外周侧,其内侧由弧形通孔内穿过,略伸入储存腔设置,该伺服电机设置在传动辊下方;
所述承接架为两根相互平行的圆杆,该两根圆杆一端分别与采血管出口一端两侧相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两根圆杆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采血管管体之间,小于采血管管帽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板一端与采血管出口一侧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朝向储存腔中心倾斜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发条通过固定柱固定,悬置于储存腔底部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通孔的长度略大于皮带长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为可拉伸的弹性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皮带表面设置有多个弧形凹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血管移出方法,依据上述技术方案,该移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发条收缩的状态下,可将更多的采血管竖直放置在储存腔内;
(2)发条伸展,其外端设置的拨片,带动储存腔内的采血管移动,通过导向板一端设置的挡板引导,进入弧形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4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血管采血前自动准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