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数据对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0700.1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洋;庾少华;袁占涛;王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L29/08;H04L29/06;H04L12/46;H04N7/18;G06F16/29 |
代理公司: | 11319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培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00北京市东城区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包 消息转发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 无人机飞行 参数数据 飞行轨迹 飞行数据 客户端 封装 解析 申请 可读存储介质 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包上传 电子设备 飞行状况 快速获取 联网客户 实时监控 页面展示 客户 展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GIS天眼系统对接无人机飞行数据的方法,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视联网客户端从无人机获取无人机ID和飞行数据并封装为第一数据包,然后将第一数据包上传至流媒体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将第一数据包传送给消息转发服务器,消息转发服务器对第一数据包进行解析并封装为第二数据包,再传送给GIS客户端,GIS客户端对第二数据包进行解析,在页面展示无人机的参数数据和飞行轨迹。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GIS天眼系统对接无人机飞行数据的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采用本申请的方法,能够快速获取无人机的飞行数据,从而将相应的无人机的参数数据和飞行轨迹展示在GIS客户端的前端页面上,实时监控无人机的飞行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机数据对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GIS天眼调度应用系统基于视联网技术无缝集成了异源异构网络,实现了不同业务系统的终端设备的联网应用。系统将联网设备与地理位置有机结合,用户可以直接在地图上快速定位和查询目标设备,也可以通过分区浏览导航、空间索引等方式对联网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应用、统一调度,在灾害事件发生时,可高效地指挥调度抢险救灾工作。
当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在视联网GIS天眼调度应用系统服务的应急指挥情况下操控无人机,能够给指挥中心提供前线现场的指挥情况,但可能会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等情况,造成无人机在勘探现场的时候失联丢失。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无人机数据对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GIS天眼系统对接无人机飞行数据的方法,应用于视联网中的消息转发服务器,视联网客户端运行在移动终端上,所述视联网客户端与流媒体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流媒体服务器与GIS天眼系统通信连接,所述GIS天眼系统包括消息转发服务器和GIS客户端,所述流媒体服务器与所述消息转发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消息转发服务器与所述GIS客户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流媒体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由视联网客户端从无人机获取无人机ID和飞行数据并封装,再发送给所述流媒体服务器的;
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第一次解析,得到无人机ID和飞行数据;
依据websocket协议支持的格式将所述无人机ID和飞行数据封装为第二数据包;
依据websocket协议将第二数据包传送给GIS客户端,以便GIS客户端对第二数据包进行第二次解析,获得所述无人机ID和飞行数据,并通过实时渲染,在页面展示无人机的参数数据和飞行轨迹。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第一次解析,得到无人机ID和飞行数据,包括:
根据与流媒体服务器的传输接口定好的数据结构和参数格式,从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指定字段直接获得无人机ID和飞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依据websocket协议将第二数据包传送给GIS客户端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复制存储,再将第二数据包存放到队列。
可选地,所述依据websocket协议将第二数据包传送给GIS客户端,包括:
直接将队列中的第二数据包通过websocket推送至GIS客户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GIS天眼系统对接无人机飞行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视联网客户端,所述视联网客户端运行在移动终端上,所述视联网客户端与流媒体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流媒体服务器与GIS天眼系统通信连接,所述GIS天眼系统包括消息转发服务器和GIS客户端,所述消息转发服务与GIS客户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07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输入多输出(MIMO)中继器系统
- 下一篇:鸿雁低轨通信卫星信号接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