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把手、门把手控制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9975.3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17/22;E05B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郑光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把手 控制 方法 装置 以及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对应安全门锁的锁体连轴进行安装;所述门把手包括:人体识别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组件以及卡合组件;
所述卡合组件包括第一卡合状态和第二卡合状态;
所述控制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当检测出存在人体时,向所述伺服组件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指令所述伺服组件控制所述卡合组件向接近所述锁体连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卡合组件进入所述第一卡合状态;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传感器数据进行解析,当检测出不存在所述人体时,向所述伺服组件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指令所述伺服组件控制所述卡合组件向远离所述锁体连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卡合组件进入所述第二卡合状态;
其中,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卡合状态时,所述门把手具有带动所述锁体连轴转动的能力;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时,所述门把手不具有带动所述锁体连轴转动的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根据所述人体识别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检测出存在人体时,指令所述伺服组件控制所述卡合组件进入所述第一卡合状态;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当根据所述人体识别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检测出不存在人体时,指令所述伺服组件控制所述卡合组件进入所述第二卡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随所述门把手的把手壳体旋转,且所述卡合组件与所述锁体连轴对应设置;
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卡合状态时,所述卡合组件与所述锁体连轴咬合;
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时,所述卡合组件与所述锁体连轴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上靠近所述锁体连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
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卡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锁体连轴上靠近所述卡合组件一端的第二咬合结构相咬合;
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锁体连轴上靠近所述卡合组件一端的第二咬合结构相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识别传感器包括以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把手壳体上的人体释热红外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把手壳体上的指静脉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把手壳体上的指纹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把手壳体上的触摸传感器;
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把手壳体之外的人脸识别传感器;
以及,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把手壳体之外的虹膜识别传感器。
6.一种门把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上述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门把手中的控制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人体识别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
在根据所述传感器数据检测出存在人体时,向所述伺服组件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指令伺服组件控制卡合组件向接近锁体连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卡合组件进入所述第一卡合状态;
在根据所述传感器数据检测出不存在人体时,向所述伺服组件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指令所述伺服组件控制所述卡合组件向远离所述锁体连轴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卡合组件进入所述第二卡合状态;
其中,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卡合状态时,所述门把手具有带动所述锁体连轴转动的能力;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时,所述门把手不具有带动所述锁体连轴转动的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组件上靠近所述锁体连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咬合结构;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一卡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锁体连轴上靠近所述卡合组件一端的第二咬合结构相咬合;当所述卡合组件处于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时,所述第一咬合结构与所述锁体连轴上靠近所述卡合组件一端的第二咬合结构相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99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道切换的方法及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
- 下一篇:剩余底线清除装置及其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