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卟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5469.7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9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龙;宁莹莹;杨字舒;王炳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1/22 | 分类号: | C07D491/22;C07H17/02;C07H1/00;A61P35/00;C09K11/06;A61K31/7056;A61K31/407;A61K41/00;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路永斌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卟啉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卟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以卟啉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该卟啉化合物结构新颖,结构可调,可以在多个位点进行衍生和修饰,实现生物相容性修饰和功能的改变;该卟啉化合物吸收波长处于近红外区域,可以实现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具备良好光动力治疗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动力治疗和生物成像领域,特别涉及具备光动力治疗和深红-近红外光成像功能的大环有机分子卟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生物应用。
背景技术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应用于癌症治疗、眼病治疗和皮肤病治疗。光动力治疗的原理是将无毒的光敏剂注射入体内,光敏剂通过血液循环抵达病灶后在病灶处选择性聚集,再选择与光敏剂激发波长匹配的光源照射病灶位置,对光敏剂进行激发,从而释放活性氧物种,通过直接杀伤、破坏病变组织血管和引起免疫应激等途径杀死病变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在光动力治疗中,治疗药物(光敏剂)的红外波长会显著影响该药物的光毒性和组织穿透深度,从而影响光动力治疗的临床效果。当治疗药物的红外波长越长时,药物的组织穿透深度越深,越有利于药物光毒性的发挥。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光动力药物多数为注射给药,通过靶向聚集在病患部位。在药物聚集过程中,随着体循环的进行可能存在药物代谢失效、病患部位聚集浓度低、患者全身皮肤光敏性提高等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光毒性强、红外波长较长的化合物作为光敏剂对于光动力治疗而言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当该化合物可以体外给药时会显著降低目前临床上光动力治疗的副作用。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具有光毒性的深红-近红外卟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卟啉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调整得到了本发明提供的卟啉化合物,该卟啉化合物结构新颖,结构可调,可以在多个位点进行衍生和修饰,实现生物相容性修饰和功能的改变;其红外波长较长、光毒性强,具有较深的组织穿透深度,具备良好光动力治疗活性、荧光标记和深红-近红外成像的功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卟啉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非共价键复合物、配合物或前体药物,所述卟啉化合物包括如下结构:
其中,P1、P2和P3为五元环残基,其两端的碳原子与十六元环上的N原子连接成环;
Ar1和Ar2为取代或不取代的苯基、芳基或杂环芳基;
R1,R2,R3,R4,R5,R6,R7,R8为卟啉类化合物骨架中苯环上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硝基、羟基、氨基、巯基、羧基、磺酸基、磷酸基、氰基、酰胺基、C1-8烷基取代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8烷氧基、取代硫基、C1-8烷基磷酸基、C1-8烷羧基、C1-8烷基磺酸基、C3-6烯烷基、C2-6烯基、C2-6炔烷基、C2-6炔基、C2-6烯氧基、C2-6炔氧基和C1-5烷酰基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卟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54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车载式接触网部件缺陷在线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