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糖尿病人可食用的甜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3559.2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9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帅;罗颖;陈平;柯贤炳;张军林;尤园;张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105 | 分类号: | A23L33/105;A23L33/125;A23L19/10;A23L27/10;A23L27/12;A23L2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吴艳姣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甜味 糖尿病 罗汉果提取物 魔芋精粉 木姜叶柯 可食用 提取物 制备 降血脂功效 罗汉果甜苷 糖类替代品 重量份数比 阿拉伯糖 减肥人士 原料组成 蔗糖甜度 制粒工艺 根皮苷 降血糖 颗粒剂 甜食 聚糖 配比 甜度 无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糖尿病人可食用的甜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甜味颗粒由如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组成:罗汉果提取物0.1‑0.5份、木姜叶柯提取物0.3‑0.8份、魔芋精粉60‑80份和阿拉伯糖10‑30份;所述罗汉果提取物中罗汉果甜苷V含量不小于90%,木姜叶柯提取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根皮苷30‑40%和三叶苷60‑70%,魔芋精粉中萄甘聚糖的含量为90%以上。本发明经过科学合理设计配比再结合制粒工艺得到一种甜度为蔗糖甜度2倍的无糖而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功效的甜味颗粒剂,是甜食爱好者、爱美减肥人士和糖尿病人理想的糖类替代品,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甜味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糖尿病人可食用的甜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蔗糖、麦芽糖等营养性糖原能补充人体的能量,但若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进而形成糖尿病。糖尿病的加剧,会使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白内障、近视、佝偻病的发生。因此,无糖、低热量、纯天然的饮食趋势将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市场对于无糖、低热量、具功效的甜味剂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为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等。罗汉果中的甜味成分属于葫芦烷三萜苷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罗汉果苷IV(mogroside IV)、罗汉果苷V(mogroside V)与赛门苷I(sianenoside I)等,其中以罗汉果苷V含量最高,约占干果重1%,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倍,不龋齿、不引起血糖升高,是正常人与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优良甜味剂。
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为壳斗科柯属植物属常绿乔木,别名甜茶、甜叶子树、胖稠、甜味菜、大叶稠子、甘茶、多穗石柯等。木姜叶柯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其中二氢查耳酮类成分含量最高,主要包括根皮苷(Phlorizin)、三叶苷(Trilobatin)和3-羟基根皮苷(3-HydroxyPhlorizin)等等。其中,根皮苷与三叶苷具有非常高的甜度,为蔗糖的200倍。现代研究表明,木姜叶柯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及抗过敏,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尤其根皮苷、三叶苷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效果。
魔芋精粉富含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其属于可溶性半纤维素,由分子比1:1.6~1.7的葡萄糖和甘露糖残基通过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杂多糖。其耐酸,在PH值降低到3.8以下,仍保持稳定而不沉淀。故而葡甘聚糖作为膳食纤维,不被吸收,不含热量,有饱腹感,且能减少和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葡甘聚糖胶囊为天然纤维类植物多糖,在肠内不吸收,有极强的缚水性和持水性,吸水后体积膨大50倍以上,故还可增大粪便含水量,使粪便蓬松湿润,利于排出。
阿拉伯糖(Arabinose),又被称为L(+)-树胶醛糖、L(+)-阿戊糖、果胶糖等,是从阿拉伯树分泌的胶体中经复杂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分离提取出来的一种左旋单糖。它可以抑制水解双糖的酶,因此抑制因摄入蔗糖(在小肠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而被吸收)而导致的血糖升高。同时因L-阿拉伯糖对双糖水解酶的抑制作用,使在小肠里没被分解的蔗糖在大肠里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出大量的有机酸,这种有机酸对肝脏合成脂肪有抑制作用,再加上L-阿拉伯糖在小肠里对吸收蔗糖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体内新脂肪的产生。文献报道,在蔗糖中加入3.5%的比例,能够抑制人体60-70%蔗糖的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未经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35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