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及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形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18842.6 | 申请日: | 2019-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7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妮;朱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1G41/00 | 分类号: | C01G41/00;C04B35/495;C03C17/245 | 
| 代理公司: | 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梵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 复合金属氧化物 靶材 制程 红外线阻隔 可见光 多重功效 干式镀膜 穿透 | ||
1.一种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具有化学式AxCsyWOz,其中0.2≤x≤2,0.2≤y≤0.4,2.5≤z≤4,且A选自Bi、B、Al、Zn、Zr、Si、V和C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其中x/y落在2.2~8.3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其中0.63≤x≤1.8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其中0.23≤y≤0.33。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其中该复合金属氧化物靶材的致密度大于90%。
6.一种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具有化学式AxCsyWOz,其中0.2≤x≤2,0.2≤y≤0.4,2.5≤z≤4,且A选自Bi、B、Al、Zn、Zr、Si、V和Co。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x/y落在2.2~8.3的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0.63≤x≤1.88。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0.23≤y≤0.33。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该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厚度大于0nm且小于或等于1000nm。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该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厚度大于0nm且小于或等于200nm。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该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红外线穿透率小于或等于40%。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该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50%。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该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的可见光反射率小于或等于25%。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其中该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紫外线穿透率小于或等于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88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钴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片薄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薄膜的方法
 - 强电介质薄膜形成用组合物、强电介质薄膜的形成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强电介质薄膜
 - 强电介质薄膜形成用组合物、强电介质薄膜的形成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强电介质薄膜
 - 铁电薄膜形成用组合物、铁电薄膜的形成方法及铁电薄膜
 - 介电薄膜形成组合物,形成介电薄膜的方法和由该方法所形成的介电薄膜
 - 形成介电薄膜的组合物、形成介电薄膜的方法及通过所述方法形成的介电薄膜
 - 强电介质薄膜形成用组合物、强电介质薄膜的形成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强电介质薄膜
 - 强电介质薄膜形成用组合物、强电介质薄膜的形成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形成的强电介质薄膜
 - 复合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及薄膜晶体管与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