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多肽食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3496.2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5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齐凯;何卉;任必锐;黄承;李三凤;郭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制盐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7/14 | 分类号: | A23L27/14;A23L27/40;A23L29/00;A23L33/10;A23L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223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多肽 食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多肽食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盐复合调味料领域,包括大豆多肽粉14~19份、食盐84~98份、酵母提取物7~10份、阿拉伯胶3~7份、谷氨酸钠4~9份、鸡肉粉5~8份、蛋白胨6~9份、二氧化硅0.01~0.03份,大豆多肽粉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a、将大豆制成豆粕,用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酶解后钝化酶活性,分离出酶解液;b、将酶解液加热,在5.0‑6.9的pH下加入木糖和甘氨酸反应,然后冷却,分离出上清液,将上清液干燥。本发明大豆多肽食盐组份简单易得,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丰富的滋味和风味,味道鲜美。大豆多肽、酵母提取物等组份,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健康。本发明制作方法简便、操控容易,方便量产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调味盐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型大豆多肽风味盐。
技术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咸味作为五味之首,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味道,是咸味食品的关键及所有食品风味的基础。食盐是最普通的咸味剂,也是唯一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味制剂,它可调节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渗透平衡和正常的水盐代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也更加重视,人们在追求安全的同时,也对食盐的风味、口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是大豆的种植生产及进口大国,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且氨基酸组成比较合理,大豆蛋白的研究与利用已引起各国人们的广泛关注。大豆多肽是大豆蛋白经酶解后产生的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在营养价值与生理功能上都优于大豆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研究表明,大豆多肽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具体表现在:1、大豆多肽与氨基酸混合物和蛋白质相比,在人体肠道中具有更高的转移率与利用率,易于消化吸收。2、大豆多肽能促进基础代谢,使发热量大为增加,促进能量代谢的进行。3、增强肌肉运动力,加速肌红细胞的恢复。4、降低血清胆固醇、降血糖、降血压,增强免疫力。5、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抗氧化。
以蛋白为主要加工对象的新型调味品,具有原料天然安全、风味自然、口感好等特点,逐渐成为调味品市场的新星,其主要利用酶解技术控制蛋白酶解程度及酶解产物苦味,制备高附加值的富含各种游离氨基酸及小分子肽的新型肽类调味品。大豆粕在复合酶的作用下,经美拉德反应,制得蛋白酶解液中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及小分子肽,而这些氨基酸及小分子肽赋予酶解液一定的滋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风味,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具有调理作用的大豆多肽食盐及其制备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大豆多肽食盐,其包括下述质量份的原料:
大豆多肽粉14~19份
食盐84~98份
酵母提取物7~10份
阿拉伯胶3~7份
谷氨酸钠4~9份
鸡肉粉5~8份
蛋白胨6~9份
二氧化硅0.01~0.03份,
其中,大豆多肽粉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
a、将大豆制成豆粕,用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酶解后钝化酶活性,分离出酶解液;
b、将酶解液加热(通常至100-130℃,优选110-125℃,更优选约120℃),在5.0-6.9的pH,优选6.0-6.5的pH下加入木糖醇和甘氨酸反应,然后冷却,分离出上清液,将上清液干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大豆多肽食盐以质量份计包括:
大豆多肽粉16~18份
食盐88~9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制盐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制盐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3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运算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辅助泊车系统用的侧向移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