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绝缘子结构的调整方法及组合绝缘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11379.2 | 申请日: | 2019-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0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增;成立;王婷婷;曾向君;廖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H01B17/04;H01B17/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绝缘子 结构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绝缘子结构的调整方法及组合绝缘子,一种组合绝缘子结构的调整方法,包括:建立复合绝缘子,均压环和/或玻璃绝缘子的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场强预测模型,所述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场强预测模型至少包括可以设置的均压环屏蔽深度参数和/或玻璃绝缘子个数参数;根据预设的多个所述均压环屏蔽深度参数和/或多个所述玻璃绝缘子个数参数预测多个第一高压端场强;根据目标高压端场强在所述多个第一高压端场强中选出匹配的第二高压端场强;根据所述第二高压端场强确认目标均压环屏蔽深度参数和/或目标玻璃绝缘子个数参数,以调整所述组合绝缘子结构。本发明达到了预判了复合绝缘子高压端的电场强度,避免复合绝缘子极化升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组合绝缘子结构的调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绝缘子结构的调整方法及组合绝缘子。
背景技术
复合绝缘子以重量轻、机械强度高、憎水性能强、耐污闪电压高、不测零值、生产交货时间短、维护简便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复合绝缘子在运行中,受产品质量与运行环境的影响,可能出现紧急缺陷立即退出运行,从而致使寿命大幅降低,威胁整个电网安全运行。其中异常温升缺陷,在复合绝缘子事故中占有重要比例。对于高、低湿度下均发热的绝缘子,其内部交界面存在质量缺陷,水分透过硅橡胶表面将在交界面累积,在电场作用下,芯棒中的环氧树脂将水解,导致交界面缺陷的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导致孔隙处出现电晕放电。
控制高压端电场对于避免此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低湿度下发热的绝缘子,较低的电场能减缓缺陷的发展,抑制缺陷处的局部放电;对于仅在高湿度条件下发热的绝缘子,其伞裙完整,芯棒机械强度可靠,仍可以持续运行,但在极化发热的影响下,其高压端与中部的温差超过1℃,不再满足DL/T664的相关要求,被迫退出运行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有必要降低此类温升,此外控制温升也能减缓绝缘子尤其是高压端硅橡胶材料的老化速度。由于均匀场内单位体积介质的极化损耗功率正比于电场的平方,因此改善端部场强能够有效降低此类温升的幅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明名称,以实现预判了复合绝缘子高压端的电场强度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绝缘子结构的调整方法,包括:
建立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场强预测模型,所述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场强预测模型包括复合绝缘子结构模型和均压环结构模型和/或玻璃绝缘子结构模型的组合模型,所述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场强预测模型至少包括可以设置的均压环屏蔽深度参数和/或玻璃绝缘子个数参数;
根据预设的多个所述均压环屏蔽深度参数和/或所述玻璃绝缘子个数参数预测多个第一高压端场强;
根据目标高压端场强在所述多个第一高压端场强中选出匹配的第二高压端场强;
根据所述第二高压端场强确认目标均压环屏蔽深度参数和/或目标玻璃绝缘子个数参数,以调整所述组合绝缘子结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绝缘子,包括:
复合绝缘子串,包括至少一个复合绝缘子串套于芯棒上,所述至少一个复合绝缘子包括大伞和小伞,所述至少一个复合绝缘子的材料为硅橡胶,所述小伞位于所述大伞下方,所述复合绝缘子包裹于护套内;
均压环,包括环体和支架,所述环体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复合绝缘子大伞的下方,所述支架用于将环体固定所述复合绝缘子串的所述芯棒上,所述均压环的位置用于调整所述复合绝缘子的屏蔽深度;
至少一个玻璃绝缘子,位于所述均压环的下方,用于通过连接件连接高压导线,包括头部和伞裙,所述伞裙位于所述头部的下方,所述头部与所述芯棒相连。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场强预测模型,在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场强预测模型输入不同的组合绝缘子高压端的均压环深屏蔽深度和串接的玻璃绝缘子个数的方法,达到了预判了复合绝缘子高压端的电场强度的效果,避免了复合绝缘子因温升过高而导致的被迫退出运行造成极大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1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