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水中的高强度双网络粘合凝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7857.2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3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柱;梁敏;陆祖宏;何春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35/00 | 分类号: | C09J135/00;C09J105/04;C09J179/04;C08F220/56;C08F222/3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水 中的 强度 网络 粘合 凝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水中的高强度双网络粘合凝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含有儿茶酚基团的单体‑‑盐酸多巴胺自聚合后与丙烯酰胺单体相互物理缠绕,利用聚丙酰胺水凝胶的典型制备方法构建第一重网络结构。海藻酸钠作为从海洋中提取出的天然高分子,在海水中钙离子的螯合作用下进一步形成第二重网络结构。制备过程中采用的各原材料易于获取,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便,易于操作、控制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制备的粘合凝胶能够在海水环境中,同步完成胶粘剂对被粘面的浸润过程及水向胶粘剂扩散而被结合的过程,在维持凝胶力学强度的前提下,为界面提供持久粘附力的同时,保证界面动态过程中粘合剂的稳定附着与活性因子的稳定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粘合制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应用于海水中的高强度双网络粘合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粘合剂是一类能够借助其自身粘性将两种分离的材料粘接在一起的物质。其种类繁多,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粘合剂和化学合成粘合剂,按照聚合物的性质可分为热固性、热塑性、粘弹性及混合型粘合剂,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发挥着特定的功效。其中,水凝胶作为聚合物链间彼此交联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溶胀体,具备特别的流变特性、较好的延展性、压缩性及较强的韧性,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粘合剂。
在干燥环境实现粘接尚且容易,但社会科学发展往往需要在水下等潮湿界面处实现有效粘接。目前已开发的能在水下粘接施固的胶粘剂主要包括环氧树脂类、氰基丙烯酸酯类、有机硅胶粘剂类、聚氨酯类等,虽然它们粘接强度高,且耐水、酸、碱效果好,但它们的生物相容性及负载活性物质等方面令人堪忧。水凝胶类粘合剂能够有效弥补上述缺陷,但这就对此类粘合剂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基本上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水凝胶都难以在如此苛刻的环境中维持有效的粘附作用。所以,制备出生物相容性良好、负载及释放活性物质效率高,并且能够长期有效地粘附于潮湿和动态的不同表面的粘合剂是人类发展的迫切渴求与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赐予人类灵感,生活在海洋中的贻贝通过分泌贻贝粘附蛋白(MAP),将自身迅速并牢固的粘附在浸湿的礁石上,可以有效的防止被海浪冲走。MAP的化学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儿茶酚基团,目前被公认为是贻贝具有良好抗湿粘附性的关键。所以,以贻贝良好的抗湿粘附性能为启发所制备出的儿茶酚型粘合水凝胶,来实现上述挑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已阐明了介于与基质的非共价和/或共价化学相互作用的结合,无论表面粗糙度如何,儿茶酚型粘合水凝胶都能强烈地粘附在特定表面上。但是先前报道的儿茶酚型粘合水凝胶通常显示出较弱的机械强度和较差的可变形性,特别是长期应用于湿性环境中后。双重网络水凝胶作为一类双重增强聚合物网络的材料,为实现显著的机械性能和高度可逆的变形性能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海水中的高强度双网络粘合凝胶的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水下粘合剂无法同时满足长期稳定粘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高效率的负载与释放活性物质等需求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了克服直接从贻贝足部提取黏附蛋白液以及采用基因重组合成黏附多肽所带来的低效率且价格昂贵等缺点,本发明采用含有儿茶酚基团的单体--盐酸多巴胺自聚合后与丙烯酰胺单体相互物理缠绕,利用典型的聚丙酰胺水凝胶制备方法形成第一重网络结构。海藻酸钠作为从海洋中提取出的天然高分子,在海水中钙离子的螯合作用下进一步形成第二重网络结构。以此实现在海水环境中,同步完成胶粘剂对被粘面的浸润过程及水向胶粘剂扩散而被结合的过程,为界面提供持久粘附力的同时,保证界面动态过程中粘合剂的稳定附着与活性因子的稳定释放。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海水中的高强度双网络粘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催化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用盐酸调节溶液pH≥9.0;
步骤二:将海藻酸钠溶解于步骤一所述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配制成海藻酸钠-催化剂水溶液;
步骤三:将盐酸多巴胺单体溶解于步骤二所述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形成聚多巴胺-海藻酸钠-催化剂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7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