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区正射影像镶嵌处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06187.2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3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G06T5/30 | 分类号: | G06T5/30;G06T5/50;G06T7/11;G06T7/13;G06T7/136;G06T7/6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易滨 |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镶嵌 影像 障碍区域 正射影像 避开 搜索 搜索效率 算法搜索 网络构建 无缝镶嵌 影像拼接 城区 构建 拼接 投影 优化 跳跃 网络 漏洞 树木 评估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区正射影像镶嵌处理方法及系统,首先基于Voronoi图生成初始镶嵌网络,确定每幅影像在镶嵌结果上的贡献范围。然后基于DSM数据对镶嵌网络顶点进行调整,避免拼接漏洞的产生,同时使节点避开建筑与树木等存在投影差的障碍区域。初始镶嵌网络构建调整后,再对每段镶嵌线进行走向优化。首先对搜索范围内的DSM数据进行处理以构建搜索代价影像,然后使用改进的JPS算法搜索并评估关键的跳跃节点,提高搜索效率,并提取出一条避开障碍区域的最优镶嵌线。根据优化后的镶嵌线进行影像拼接,形成最终高质量的无缝镶嵌影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摄影测量领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城区正射影像镶嵌处理方法及 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自动化的城区正射影像镶嵌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正射影像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经逐像 元几何纠正制作而成,而DEM没有顾及地面上目标的高度情况,所以正射纠正 后的影像上地表实体的顶部没有纠正到应有的平面位置(与底部重合),所以在 建筑、树木等高出地表区域的地方仍存在投影差,如果生成的镶嵌线穿越了影像 上这些区域,那么镶嵌影像上会存在明显的影像几何错位,破坏地物的完整性。 相比于常规正射影像,城区影像镶嵌的难度更大,由于建筑复杂,车辆、树木等 地物繁多,地物遮挡严重,更是需要使镶嵌线避开相邻影像在重叠区域的差异部 分,才能使得镶嵌后色彩过波平滑且没有几何错位,保证DOM产品生产质量。 目前在实际DOM生产应用中仍需进行人工干预才能避免镶嵌线穿越建筑物等明 显地物目标,生产效率较低,已经不适应DOM自动化生产的需求。因此,如何 避免镶嵌线穿过建筑、树木等障碍区域并获得高质量的无缝镶嵌影像已经成为计 算机视觉、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多幅影像镶嵌方法采用两两镶嵌模式,处理测区范围内多幅DOM影像 时,先将前两幅进行拼接,将拼接结果作为一幅整体影像与待镶嵌影像中的下一 幅影像进行镶嵌,单航带内影像全部拼接完成后再进行航带间影像的两两拼接, 依此类推,直到所有影像都完成镶嵌。可以看出,这种处理模式严重依赖镶嵌过 程,处理效率低,无法满足大范围、海量影像的镶嵌处理。
镶嵌线的自动提取可分为两步:(1)构建搜索代价影像;(2)在代价影像上 搜索最优镶嵌线。已有算法大多基于影像重叠区域灰度差异信息构建搜索代价影 像,但此类信息只近似体现了建筑物等障碍区边缘,且并不连续,导致接缝线穿 越障碍的情况不可避免;此外,由于航空遥感影像的像素分辨率普遍较高,现有 的一些镶嵌线搜索方法所采取逐像素路径搜索策略,处理过程中需评估的像素节 点数量过于庞大,搜索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自动化的城区正射影像 镶嵌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区正射影像镶嵌处理方法,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针对待处理原始正射影像数据,依次读入待处理影像,追踪提取每 幅影像有效范围多边形,并对多边形进行化简抽稀;
步骤2:基于影像有效范围多边形中心点集生成Voronoi图作为初始镶嵌网 络,初始镶嵌网络中每个Voronoi多边形对步骤1中的每幅待处理影像进行划分, 从而确定单幅影像在最终镶嵌结果影像上的有效区域;
步骤3:将DOM影像范围内对应的DSM灰度图进行阈值分割,将其分为 地面区域以及障碍区域,所述障碍区域为存在投影差的区域,包括建筑区域、树 木区域、车辆区域;然后进行数学形态学处理使得障碍区域边缘向外扩展;
步骤4:对步骤2中的初始镶嵌网络顶点的位置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镶 嵌网络;
结合进行数学形态学处理的DSM灰度图将初始镶嵌网络顶点位置调整至最 近的地面区域,同时保证位于对应三幅影像有效重叠区域内,从而获得无拼接漏 洞的镶嵌影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6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