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装置、动力电池和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00858.4 | 申请日: | 201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阎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装置 动力电池 汽车 | ||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管路(1);
至少一个容纳装置(2),所述容纳装置(2)包括有一腔体(21),所述腔体(21)与所述冷却管路(1)连通;
其中,所述冷却管路(1)在水平方向高度的最大值,低于所述腔体(21)在水平方向高度的最小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还包括:
与所述腔体(21)连通的管接头(22),所述容纳装置(2)通过所述管接头(22)与所述冷却管路(1)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还包括:
所述管接头(22)的内壁上,沿所述管接头(22)的径向方向形成有一隔离部,所述隔离部将所述冷却管路(1)与所述腔体(21)隔离;
其中,所述隔离部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与所述腔体(21)的通路(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路(23)在水平方向高度的最小值,大于所述冷却管路(1)在水平方向高度的最大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还包括:
与所述腔体(21)连通的连通部(24);
所述管接头(22)通过所述连通部(24),与所述腔体(21)相连通;其中,所述连通部(24)设置于所述腔体(21)侧表面上靠近所述腔体(21)底部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24)在水平方向高度的最小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腔体(21)在水平方向高度的最小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应用于动力电池,其中,一个所述容纳装置(2)的体积与所述容纳装置(2)的数量的乘积大于所述冷却装置中冷却液的最大膨胀量,其中,
ΔL=β×L0
A为容纳装置的数量,为正整数;
ΔL为动力电池内冷却装置中冷却液的最大膨胀量;
β为冷却液的热膨胀系数;
L0为常温下动力电池内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的体积;
T0为常温(25℃,298.15K);
T1为汽车运行工况中的最低环境温度;
T2为动力电池在换电站内充电时内部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
V0为容纳装置的标称容积;
V1为在T1温度下动力电池被卸下时容纳装置内所存空气的体积;
V2为在T2温度下动力电池被卸下时容纳装置内所存空气的体积;
P0为标准大气压101.3kPa;
P1为T1温度下容纳装置内所存空气的压力;
P2为T2温度下动力电池冷却装置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
设置有第一锁紧结构的冷却液输入口(3);
设置有第二锁紧结构的冷却液输出口(4),所述冷却液输出口(4)通过所述冷却管路(1)与所述冷却液输入口(3)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2)安装于所述冷却管路(1)上的拐角或者端部。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8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