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结构稳定性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99936.3 | 申请日: | 201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6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崔光磊;马君;王龙龙;姜丰;虞鑫润;孙兴伟;徐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 地址: | 266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稳定性 钴酸锂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结构稳定性钴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正极材料具有锂层、氧层、过渡金属层交替排列的层状结构,且过渡金属层中含有团簇结构;即正极材料的通式为:LiaCoxMoyMzO2+δ,式中0.9≤a≤1.1,0.8≤x≤1.0,0﹤y≤0.1,0≤z≤0.1,-0.25≤δ≤0.25;其中,所述元素M选自Na、K、Mg、Al、Ca、Ti、V、Cr、Mn、Fe、Ni、Cu、Zn、Y、Zr、Nb、La、B、F、P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元素Mo在正极材料的钴酸锂晶格结构的过渡金属层以Mo3O13团簇结构的形式存在,其中Mo3O13团簇结构中含有Mo-Mo金属键,且金属键的键长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o3O13团簇结构以有序或无序的形式存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元素M分布于钴酸锂正极材料的锂层、氧层、过渡金属层中任意一层或几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与高分子物质按质量份比为90-99.9:0.1-10混合,即获得核壳型正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按照钴酸锂正极材料通式LiaCoxMoyMzO2+δ中Li:Co:Mo:M=(1.0a-1.05a):x:y:z的比例制备含锂、钴、钼和M的前驱体;
b)将上述步骤a)所得前驱体在氧化或惰性气氛中在600℃-1100℃下合成5h-24h进行高温反应,得到烧结产物;
c)将上述步骤b)所得的烧结产物进行粉体处理,即得到含团簇结构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照钴酸锂正极材料通式LiaCoxMoyMzO2+δ中Li:Co:M=(0.95a-1.05a):x:z的比例制备含锂、钴和M的前驱体;
b)将上述步骤a)所得的前驱体在空气中在600℃-1100℃下合成5h-24h进行第一次高温反应;
c)将上述步骤b)所得的第一次高温反应合成的物料冷却后,按照Co:Mo=x:y的比例与Li2MoO3进行粉碎和均匀混合;
d)将上述步骤c)所得的混合物在惰性气氛下在600℃-1100℃下合成2h-24h进行第二次高温反应;
e)将上述步骤d)所得的第二次高温反应合成的物料进行粉体处理,即得到含团簇结构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按照钴酸锂正极材料通式LiaCoxMoyMzO2+δ中Li:Co:Mo:M=(1.0a-1.05a):x:y:z的比例制备含锂、钴和钼的前驱体;
b)将上述步骤a)所得的前驱体在氧化或惰性气氛中在600℃-1100℃下合成5h-24h进行第一次高温反应;
c)将上述步骤b)所得的第一次高温反应合成的物料冷却后,按照Co:M=x:z的比例与M源进行粉碎和均匀混合;
d)将上述步骤c)所得的混合物在氧化或惰性气氛下在600℃-1100℃下合成2h-24h进行第二次高温反应;
e)将上述步骤d)所得的第二次高温反应合成的物料进行粉体处理,即得到含团簇结构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99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