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高压气流生产纳米树脂纤维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0002.3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1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沪鸿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05 | 分类号: | B29C48/05;B29C48/30;B29C48/94;B29C3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源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0 | 代理人: | 马晓辉 |
地址: | 201508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腔体 导流室 喷丝板 挤出机 熔融树脂 生产装置 外壁 高压气流 高压气体 纳米树脂 转轴 电机 纤维 控制面板 润滑结构 便捷性 联轴器 输出端 阻隔板 钝化 螺杆 支架 生产 | ||
1.一种利用高压气流生产纳米树脂纤维的装置,包括挤出机本体(1)、螺杆(5)、动力腔体(9)、控制面板(10)和喷丝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动力腔体(9),且动力腔体(9)的内部通过支架设有电机(11),并且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2),动力腔体(9)上方的挤出机本体(1)外壁上设有润滑结构(8),所述挤出机本体(1)远离动力腔体(9)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喷丝板(20),且喷丝板(20)内部的一侧设有熔融树脂导流室(23),并且熔融树脂导流室(23)一侧的喷丝板(20)内部设有高压气体导流室(22),高压气体导流室(22)靠近熔融树脂导流室(23)一侧的喷丝板(20)内部设有阻隔板(24),所述喷丝板(20)远离挤出机本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正面板(25),且正面板(25)表面的两端皆设有等间距的熔融树脂出口(16),熔融树脂出口(16)的一端延伸至熔融树脂导流室(23)的内部,并且熔融树脂出口(16)一侧的正面板(25)表面皆设有高压热气孔(17),高压热气孔(17)的一端延伸至高压气体导流室(22)的内部,所述挤出机本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送料室(4),送料室(4)的一端延伸至熔融树脂导流室(23)的内部,且送料室(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螺杆(5),螺杆(5)的一端延伸至动力腔体(9)的内部并与转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挤出机本体(1)顶端的一侧设有进料斗(6),进料斗(6)的底端延伸至送料室(4)的内部,且进料斗(6)的底部设有进料结构(7),所述动力腔体(9)远离挤出机本体(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10),且控制面板(1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机(1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压气流生产纳米树脂纤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等间距的加热块(2),加热块(2)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进料斗(6)一侧的挤出机本体(1)顶端设有温度计量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压气流生产纳米树脂纤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机本体(1)底端的一侧设有承载架(13),且承载架(13)顶部的一侧设有气体加热器(15),气体加热器(15)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气体加热器(15)的一端通过导管延伸至高压气体导流室(22)的内部,并且气体加热器(15)一侧的承载架(13)顶部设有气压泵(14),气压泵(14)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气压泵(14)的一端通过导管与气体加热器(15)的外壁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压气流生产纳米树脂纤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结构(7)从内至外依次设有密封垫圈(701)、截止球体(702)、进料通槽(703)以及旋柄(704),所述进料斗(6)的底部设有截止球体(702),且截止球体(70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进料通槽(7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压气流生产纳米树脂纤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球体(702)与进料斗(6)内壁的接触位置处皆设有密封垫圈(701),且截止球体(702)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旋柄(704),旋柄(704)的一端延伸至进料斗(6)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高压气流生产纳米树脂纤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结构(8)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润滑腔体(801)、海绵片(802)、溢流槽(803)、挤压头(804)、复合弹簧(805)、挤压杆(806)以及溢流管(807),所述动力腔体(9)上方的挤出机本体(1)外壁上设有润滑腔体(801),且润滑腔体(80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海绵片(802),并且海绵片(802)下方的润滑腔体(801)内壁上设有溢流槽(803),溢流槽(803)的底部设有溢流管(807),溢流管(807)的底端延伸至动力腔体(9)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沪鸿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沪鸿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00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报警的气压式顶出模具
- 下一篇:PP波浪板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