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烤一体机及其排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3989.6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7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蒋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陈蕾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机 及其 排气 方法 | ||
1.一种蒸烤一体机,包括内胆(1)和导风系统(2),该导风系统(2)具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的侧壁的下部开设有第一排气口(11),顶壁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12),且该第一排气口(11)和第二排气口(12)分别与导风系统(2)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而导风系统(2)的排风口与外界相通,还包括能控制第一排气口(11)启闭的第一电磁阀(4)和能控制第二排气口(12)启闭的第二电磁阀(5);
蒸模式下,该蒸烤一体机的排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烹饪时间记为T,烹饪快结束的时间节点为T1,0<T<T1时,开始烹饪阶段,第一电磁阀(4)打开,即第一排气口(11)打开,第二电磁阀(5)关闭,即第二排气口(12)关闭,内胆(1)中的蒸汽从第一排气口(11)排入导风系统(2)中;
烹饪时间T≥T1时,第一电磁阀(4)关闭,第二电磁阀(5)打开,内胆(1)中的蒸汽快速地从第二排气口(12)排入导风系统(2)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泵(6),该气泵(6)的进气口与上述第二排气口(12)相流体连通,气泵(6)的出气口与第二电磁阀(5)的一端相流体连通,而第二电磁阀(5)的另一端与上述导风系统(2)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上还开设有与上述导风系统(2)的进风口相流体连通的泄压口(13),该泄压口(13)上设置有能控制其启闭的泄压阀(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烤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中安装有探头(3),该探头(3)为温度探头或氧气探头。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蒸烤一体机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
烤模式下,内胆(1)中的湿度记为W,且内胆(1)的初始湿度为W0,烹饪开始时,第一电磁阀(4)打开,即第一排气口(11)打开,第二电磁阀(5)关闭,即第二排气口(12)关闭,内胆(1)中的热气从第一排气口(11)排入导风系统(2)中;
烘烤一段时间后,食材中的水份被烤出,内胆(1)中的湿度增大至W1,打开第二电磁阀(5),关闭第一电磁阀(4),内胆(1)中的湿度下降;
当内胆(1)中的湿度W下降至W2时,W0<W2<W1,打开第一电磁阀(4),关闭第二电磁阀(5),内胆(1)中的湿度增大,当湿度增大至W1,重复上述操作,依次循环,直至内胆(1)中的湿度不再增大,食材开始上色。
6.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蒸烤一体机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
烤模式下,内胆(1)中的氧含量记为S,且内胆(1)的初始氧含量为S0,烹饪开始时,第一电磁阀(4)打开,即第一排气口(11)打开,第二电磁阀(5)关闭,即第二排气口(12)关闭,内胆(1)中的热气从第一排气口(11)排入导风系统(2)中;
烘烤一段时间后,食材中的水份被烤出,内胆(1)中的氧含量下降至S1,打开第二电磁阀(5),关闭第一电磁阀(4),蒸汽从第二排气口(12)排入导风系统(2),内胆(1)中的氧含量上升;
内胆(1)中的氧含量上升至S2时,S0>S2>S1,打开第一电磁阀(4),关闭第二电磁阀(5),内胆(1)中的氧含量下降,当氧含量下降至S1时,重复上述操作,依次循环,直至内胆(1)中的氧含量不再减小,食材开始上色。
7.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蒸烤一体机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
蒸烤组合模式下,烹饪时间为T,烹饪快结束的时间节点为T1,0<T<T1时,开始烹饪阶段,第一电磁阀(4)打开,即第一排气口(11)打开,第二电磁阀(5)关闭,即第二排气口(12)关闭,内胆(1)中的蒸汽从第一排气口(11)排入导风系统(2)中;
烹饪时间T≥T1时,第一电磁阀(4)关闭,第二电磁阀(5)打开,内胆(1)中的蒸汽快速地从第二排气口(12)排入导风系统(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398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输环路故障分析及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带框架保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