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Ce6缺氧型黑色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0668.0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薛鹏;焦晓丹;张蕾;康跃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23/047 | 分类号: | C01G23/047;C01G23/08;A61K41/00;A61K9/51;A61K47/54;A61P3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ce6 缺氧 黑色 氧化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药物化学为合成基础的新型纳米粒子材料,利用其特有的优良性质致力于肿瘤成像与治疗。粒子合成主要包括黑色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氨基的修饰以及光敏剂Ce6的连接,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复合体。这种纳米粒子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高温还原制备黑色缺氧型纳米二氧化钛;2)通过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的反应在其表面修饰氨基;3)光敏剂Ce6通过共价键的方式与修饰过的黑色二氧化钛纳米粒子连接。最终得到的纳米粒子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成像以及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药物领域,具体涉及连接Ce6缺氧型黑色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原理是依靠材料的光热和光动力特性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光动力是在光敏剂的存在下,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对其进行照射,使光敏剂激活并产生活性氧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的效果,在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常见的光敏剂Ce6(二氢卟吩e6)。光热治疗是利用一些光热转换率较高的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将光能转化为热从而杀死肿瘤,在该发明中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缺氧型黑色二氧化钛来作为光热治疗的材料。在多数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二氧化钛(白色)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广泛用于催化领域,却没有光热性能。而本发明制备的这种新型的黑色纳米二氧化钛,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在近红外区域有良好的光吸收,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打破了以往大家对二氧化钛的认识。我们在黑色二氧化钛的表面修饰上了氨基以便于接下来Ce6的连接,从而达到光热光动力的联合治疗。
Ce6作为一种常用的光敏剂,被广泛用于光动力治疗肿瘤的研究中,属于第二代光敏剂。据报道,Ce6具有双亲性,且带有羧基,方便与其他化合物连接,进而更好的起到治疗的作用。它的吸收光波在红光区域(664 nm),能够更高效率的产生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活性氧,量子产率高,有较低的毒性,这些优点进一步增加了Ce6在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由于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载体大多具有以下缺点:生物相容性差,作用单一,体内循环时间较短,毒性大等,为此本发明旨在合成一种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增加药物在体内循环时间并实现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复合颗粒。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连接Ce6缺氧型黑色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将一定量的白色纳米二氧化钛与一定量的硼氢化钠粉末一起研磨充分,得到二氧化钛和硼氢化钠的混合粉末;
(2)将步骤(1)得到的二氧化钛和硼氢化钠的混合粉末转移至瓷舟中,并置于三区管式炉中高温煅烧2小时,得到含黑色纳米二氧化钛的混合物;
(3)将步骤(2)中获得的含黑色纳米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用水和乙醇洗涤,除去未反应完全的硼氢化钠以及反应过后剩余的钠离子,可得到黑色纳米二氧化钛,并将其置于烘箱中干燥,得到黑色纳米二氧化钛粉末;
(4)将步骤(3)中得到的黑色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室温的条件下搅拌24 h,之后通过离心、洗涤除去多余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在烘箱中干燥,得到修饰氨基的黑色纳米二氧化钛;
(5)将Ce6溶于二甲亚砜并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在室温下避光搅拌2 h,对Ce6的羧基进行活化;
(6)将步骤(5)得到的一定量活化的Ce6加入到一定量分散在水溶液中的修饰氨基的黑色纳米二氧化钛中,室温下避光搅拌24 h,得到连接Ce6缺氧型黑色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白色纳米二氧化钛与硼氢化钠粉末的质量比为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0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