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货箱码垛机器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77703.3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1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61/00 | 分类号: | B65G61/00;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箱 码垛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货箱码垛机器人,包括底座和支柱;所述支柱位于底座上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上端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上端焊接在轴杆底端中心位置,所述轴杆上端伸出底座上侧,所述支柱上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上侧设置有横架,所述横架两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末端下方均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底端设置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底端设置有机械手。本发明,使用时电动机提供动力,带动机械臂进行往复运动,两个机械臂能够连续的工作,提高码垛的效率,同时机械臂的长度较小且能够进行伸缩,减少在运行时机械臂所需要的运行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码垛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货箱码垛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减少产品的占用面积,需要对产品进行叠放,即对装有产品的活性进行码垛,在码垛时一般需要进行码垛机器人,现有的码垛机器人的机械臂较长,使用时做占用的空间较大,非常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货箱码垛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码垛机器人的机械臂较长,使用时做占用的空间较大,非常的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货箱码垛机器人,包括底座和支柱;所述支柱位于底座上侧,所述底座底端四周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层上侧,所述底座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内部一侧,所述电动机上端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上端焊接在轴杆底端中心位置,所述轴杆上端伸出底座上侧,所述轴杆与底座衔接处外侧套有轴承,所述轴承外侧焊接在底座上侧,所述轴杆上侧焊接在支柱底端中心位置,所述支柱上侧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柱内部,所述第一伸缩杆上侧设置有横架,所述横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伸缩杆上侧位置,所述横架两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横架上侧,所述第二伸缩杆末端下方均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二伸缩杆上侧,所述机械臂底端设置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上端安装在机械臂底端,所述第三伸缩杆底端设置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三伸缩杆底端。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隔音板,且隔音板通过粘合胶粘贴在底座内部。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底端一侧设置有填料盒,且填料盒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内部,填料盒内部填充有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轴承设置为阻尼轴承。
优选的,所述底座和支柱之间设置有弹簧软套,且弹簧软套套在轴杆外侧,弹簧软套底端通过粘合胶粘贴在底座上侧。
优选的,所述横架和第一伸缩杆之间设置有侧支架,且侧支架两端焊接在横架底端和第一伸缩杆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使用时电动机提供动力,带动机械臂进行往复运动,两个机械臂能够连续的工作,提高码垛的效率,同时机械臂的长度较小且能够进行伸缩,减少在运行时机械臂所需要的运行空间;
2、侧支架与横架和第一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能够使得横架与第一伸缩杆之间安装的更加的稳定;
3、弹簧软套上侧与支柱不固定,用于对轴杆进行防护,避免轴杆受到空气腐蚀,影响其传动能力;
4、轴承所使用的的阻尼轴承的阻力较大,在进行定位置能够协助电动机对支柱进行制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7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