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65017.4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陈冰涵;胡汉昆;赵一玫;姜军;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湖北精微格致创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51/09 | 分类号: | C07C51/09;C07C59/105;C07C67/31;C07C69/675;C07C67/313;C07C69/73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赵泽夏 |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甲基 丁酸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异丁醛和草酰氯单乙酯在RM作用下,经羟醛缩合反应生成3,3‑二甲基‑2,4‑二氧代丁酸乙酯;其中,M为碱金属,R为烷氧基、氢、氨基或烷基;(2)3,3‑二甲基‑2,4‑二氧代丁酸乙酯经还原反应生成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乙酯,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乙酯经水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以异丁醛和草酰氯单乙酯为初始原料,经羟醛缩合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与现有的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不使用剧毒原料,操作安全性高,反应条件不苛刻,操作简便且反应易于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是较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合成D-泛酸钙。目前,关于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Tomasz Rowicki, Ludwik Synoradzki等(Ind. Eng. Chem. Res. 2006,45, 1259-1265)和美国专利4020103以异丁醛和甲醛为原料,先进行羟甲基化,再和氰化钠或氢氰酸进行加成反应,经酸或碱条件下氰基水解得到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该方法使用剧毒原料氰化物,给废水处理以及生产操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且反应步骤多,易发生其他副反应,因工艺条件不同最终收率会有很大差别。
方法二:美国专利4124597以异丁醛和乙醛酸为原料,先进行羟醛缩合,再在强碱和甲醛的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酸化得到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该方法虽避免使用氰化物,但收率低,且乙醛酸价格相对较高,工业化生产造成一定局限性。
方法三:美国专利884966以异丁醛和甲醛为原料,经羟醛缩合、水解反应得到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该方法不采用氰化物,原料易得价廉,但是反应在强碱下进行,醛易歧化,反应不易控制,收率低。
有鉴于此,研发一种原料易得、无毒、操作简便且反应条件温和的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对于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无毒、操作简便且反应条件温和。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异丁醛和草酰氯单乙酯在RM作用下,经羟醛缩合反应生成3,3-二甲基-2,4-二氧代丁酸乙酯;其中,M为碱金属,R为烷氧基;
S2、所述3,3-二甲基-2,4-二氧代丁酸乙酯经还原反应生成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乙酯,所述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乙酯经水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本发明提供的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提供的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以异丁醛和草酰氯单乙酯为初始原料,经羟醛缩合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与现有的2,4-二羟基-3,3-二甲基丁酸的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中间体无需纯化,即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反应条件不苛刻,操作简便且反应易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湖北精微格致创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学;湖北精微格致创新医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5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