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摄像头的车辆电子后视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0781.2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9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钟杨俊;高栋;刘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22 | 分类号: | B60R1/22;H04N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励知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795 | 代理人: | 贾永华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摄像头 车辆 电子 后视镜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摄像头的车辆电子后视镜系统,包括拍摄模块、图像储存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及显示终端;所述拍摄模块包括第一摄像组件和第二摄像组件;所述第一摄像组件安装于车辆前侧门或A柱上的;所述第二摄像组件安装于车辆后侧门把手靠近后轮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摄像组件包括连接架、外壳以及第一摄像头,所述连接架安装外壳的内腔,且所述第一摄像头设于外壳端部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摄像组件包括第二摄像头;所述外壳靠近车尾方向的一侧上还安装有一固定反光镜,所述外壳的腔体内还设置有两个可升降的上反光镜和下反光镜。具有多个摄像组件,保证可靠性,且在所有摄像组件失效的情况下,备用的物理反光镜即工作,能有效保证后视镜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摄像头的车辆电子后视镜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后视镜为了减少盲区,通常镜面面积较大,且整体体积也会较大,因此,也会产生较大的风阻,而电子后视镜则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电子后视镜用摄像头取代镜面,体积小,即使采用向两侧延展的设计也会比传统后视镜风阻小,有效减少盲区,且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驾驶的发展趋势下,通过电子后视镜采集路面数据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电子后视镜只在极少概念车上有提出,真正的实车使用极及,原因在于其有诸多弊端,技术还不成熟。比如
驾驶者在开车时需要在眼球远距离对焦路面的情况下切换到近距离的显示屏上,这样频繁的切换会导致眼球疲劳,对于近视的驾驶者也相当不友好。而且电子后视镜成本较高,也会存在一定的故障率,图像系统或摄像头一旦损坏,驾驶者就无法获取周边环境信息,即处于危险驾驶的状态。因此,电子后视镜要想大范围推广并获得多国的交通法规的认可,必须要做到足够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在电子后视镜的电子摄像系统故障的情况下,仍能直接提供车辆周边环境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摄像头的车辆电子后视镜系统,具有多个摄像组件,保证可靠性,且在所有摄像组件失效的情况下,备用的物理反光镜即工作,能有效保证后视镜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多重备用手段,在不增大结构的同时,提高了现有的电子后视镜的抗意外风险的能力;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摄像头的车辆电子后视镜系统,包括拍摄模块、图像储存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及显示终端,所述拍摄模块将获取的图像信息传输至图储存模块,经图像处理模块处理后,在显示终端上显示;
所述拍摄模块包括第一摄像组件和第二摄像组件;
所述第一摄像组件安装于车辆前侧门或A柱上的,且其可相对车辆前侧门或A柱转动,以调节第一摄像组件与车辆前侧门或A柱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摄像组件安装于车辆后侧门把手靠近后轮的一端上;
所述第一摄像组件包括连接架、外壳以及第一摄像头,所述连接架安装外壳的内腔,,且所述第一摄像头设于外壳端部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摄像组件包括第二摄像头;
所述外壳靠近车尾方向的一侧上还安装有一固定反光镜,所述外壳的腔体内还设置有两个可升降的上反光镜和下反光镜,所述上反光镜和下反光镜处于同一竖直面,且与固定反光镜并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单独传输至所述显示终端,或者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所采集的图像经合成处理后传输至所述显示终端,显示终端的图像显示内容的视角范围为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和。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上反光镜和下反光镜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上反光镜和下反光镜的背面分别连接有上齿条和下齿条。
优选地,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中间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中间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上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下齿条啮合,且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还分别与中间齿轮啮合,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反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07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