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轨距轮对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41170.3 | 申请日: | 2019-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桃;黄运华;王旭;乔青峰;徐忠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F7/00 | 分类号: | B61F7/00;B60B35/10;B61F15/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距 轮对 | ||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变轨距领域,公开了一种变轨距轮对,其车轮包括车轮本体,所述车轮本体的内侧设有向内延伸的内侧轮毂,所述内侧轮毂用于安装锁紧机构,所述车轮本体的外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外侧轮毂,所述外侧轮毂用于安装横向驱动机构。本发明的车轮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能够适应有源变轨距形式,变轨距轮对能够提高变轨距的可靠性,提高变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变轨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轨距轮对。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邻近国家不同轨距轨道间的运输要求,现多在交界处更换不同轮对内侧距的转向架,该方案成本高、耗时长。西班牙和日本先后发明了可变轨距的转向架,能够在不同轨距轨道间连续运行。
但现有的变轨结构均为无源形式,变轨动作需借助外部辅助设施才能完成,效率较低,而且现有的车轮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有源变轨距形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轨距轮对用车轮及变轨距轮对,以解决现有的变轨结构均为无源形式,效率较低,车轮结构无法适应有源变轨距形式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轨距轮对用车轮,包括车轮本体,所述车轮本体的内侧设有向内延伸的内侧轮毂,所述内侧轮毂用于安装锁紧机构,所述车轮本体的外侧设有向外延伸的外侧轮毂,所述外侧轮毂用于安装横向驱动机构。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侧轮毂的周向设有多排锁紧孔,每排所述锁紧孔包括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锁紧孔,相邻的两个所述锁紧孔之间的距离等于所需变轨距的一半。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轮毂的端面间隔设有多个螺纹孔。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车轮本体的轮孔的内周设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内侧轮毂和/或外侧轮毂中。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轮毂与所述车轮本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定位轴肩,所述内侧轮毂与所述车轮本体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定位轴肩。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轨距轮对,包括车轴和上述所述的车轮,所述车轮设于所述车轴的两端,所述车轴位于所述车轮外的两端分别支撑在轴箱体中;还包括:
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分别设于每个所述车轮本体的内侧轮毂上,用于锁紧或解锁所述车轮;
横向驱动机构,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分别设于每个所述车轮本体的外侧轮毂上,且固定在所述轴箱体上,所述横向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伸出端用于推动或拉动解锁后的所述车轮,实现车轮变换轨距。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车轴用于安装所述车轮处设有与所述车轮的内花键匹配的外花键。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驱动机构还包括移动盘,所述移动盘包括设有中心通孔的盘体和固定安装在所述中心通孔中的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外侧轮毂上;所述盘体设有与所述电动缸的伸出端连接的连接孔。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盘靠近所述车轮的一侧设有移动盘挡圈,所述移动盘远离所述车轮的一侧分别设有轴承外挡圈和轴承内挡圈;
所述移动盘挡圈和轴承外挡圈均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移动盘连接,所述轴承内挡圈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外侧轮毂上。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内挡圈与轴承外挡圈之间留有间隙。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1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