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养殖尾水培育硅藻优势淡水生物絮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8111.0 | 申请日: | 2019-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5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冬;车轩;刘兴国;顾兆俊;龙丽娜;张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一新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养殖 水培 硅藻 优势 淡水 生物 方法 | ||
1.利用养殖尾水培育硅藻优势淡水生物絮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养殖尾水内添加溶解性无机氮磷,于20~40℃和自然光照环境中培养至浮游植物大量生长、水体变绿变浓,再添加配合饲料继续培养曝气,得到絮团中含很少活体藻类、细菌群落占优势的生物絮团;其中:
所述溶解性无机氮磷每隔2~3天添加一次,共2~3次,每次无机态氮的净增量为4~8mg/L,无机态磷的净增量为0.5~1mg/L;所述配合饲料分两次添加:第一次添加量为0.1~0.2g/L,待水体浮游藻类、附着藻类和摇蚊幼虫生长,底部逐渐出现由摇蚊幼虫的管状巢穴形成的较多藻源性颗粒态沉淀物;第二次添加配合饲料,添加量为0.3~0.5g/L;
(2)步骤(1)中所述生物絮团持续曝气,同时添加有机碳源和可溶性无机态硅以促进水体内所述生物絮团生长至最大颗粒长度为3~4mm,所述无机态氮的净增量为5~8mg/L,无机态磷的净增量为0.5~1mg/L,所述有机碳源的添加量为100~230mg/L,硅的净增量为20~30mg/L,培养周期为50~90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育硅藻优势淡水生物絮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第一次添加配合饲料后继续培养7~15天,容器内壁出现附着藻类明显生长,容器内壁和底部逐渐出现摇蚊幼虫及其管状巢穴;继续培养15~25天,水体浮游藻类、附着藻类和摇蚊幼虫生长,水体底部逐渐出现由摇蚊幼虫的管状巢穴形成的较多藻源性颗粒态和饲料的颗粒态沉淀物,第二次添加配合饲料,静置3~5天,持续曝气10~15天,至所述配合饲料分散腐烂,摇蚊幼虫的管状巢穴中聚集的藻源性颗粒物和饲料颗粒物使得水体变浑浊且出现悬浮颗粒物,初步形成有机颗粒物及细菌群落为主、活体藻类含量少的细菌群落为优势的生物絮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培育硅藻优势淡水生物絮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饲料包括沉性饲料和/或膨化饲料,所述曝气强度以促进所述配合饲料中细颗粒成分和底部沉积颗粒物悬浮于水体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81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菌藻生物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