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式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9128.X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6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横山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65/095 | 分类号: | F16D65/095;F16D65/18;F16D1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梅也;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器 | ||
1.一种盘式制动器,是浮动式的盘式制动器,包括:
内衬块及外衬块,位于夹着与车轮一起旋转的制动盘的位置;
压靠装置,将所述内衬块及所述外衬块向所述制动盘压靠;及
壳体,安装于非旋转体,保持所述压靠装置,
其中,所述压靠装置包括:
能够朝向所述制动盘移动的第1按压构件及能够向从所述制动盘离开的方向移动的第2按压构件;及
框架,大体呈框状,具有与所述第2按压构件相对的第1边部和以能够在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一体地移动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外衬块的第2边部,
该盘式制动器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壳体或所述内衬块之间的复位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部安装于所述框架,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内衬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框架以能够在与所述制动盘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的方式借助接合部而保持于所述壳体,
所述接合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接合凹部和形成于所述框架的接合凸部,
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一端部安装于所述框架的所述接合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一端部以与包括在该盘式制动器的工作时作用于所述框架的力的作用线的平面交叉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一端部以与包括在该盘式制动器的工作时作用于所述框架的力的作用线的平面交叉的状态安装于所述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内衬块之间,
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内衬块的、在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与所述内衬块的重心相同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内衬块之间,
所述壳体包括规定所述框架和所述内衬块中的至少一方的初始位置的止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内衬块之间,
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在主视下大体在隔着90°的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框架形成有框架侧孔部,该框架侧孔部是大体在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孔部,
所述内衬块包括具有与所述制动盘摩擦接合的摩擦接合面的摩擦接合构件和保持摩擦接合构件的背板,
在所述背板形成有衬块侧孔部,该衬块侧孔部是大体在与所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孔部,
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一端部通过插入所述框架侧孔部而保持于所述框架,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另一端部通过插入所述衬块侧孔部而保持于所述内衬块。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器,
所述复位弹簧是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1复位弹簧,
该盘式制动器除了所述第1复位弹簧之外另外包括第2复位弹簧,该第2复位弹簧是设置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内衬块之间的复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912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