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脂酶D突变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8114.6 | 申请日: | 201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9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逸寒;路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C12N15/55;C12N15/81;C12N15/75;C12N1/19;C12N1/21;C12P13/06;C12P7/64;C12R1/125;C12R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栗华楠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脂酶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酶的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脂酶D突变体及其制备与应用。其技术方案是利用重组DNA技术对野生型磷脂酶D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得到活力较高的磷脂酶D基因,然后将高活力磷脂酶D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包括毕赤酵母游离表达系统和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系统)中表达,得到产高活力磷脂酶D的重组菌株,表达后,检测高活力磷脂酶D的比酶活较野生型磷脂酶D提高38‑140%,高活力磷脂酶D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内发酵酶活最高值分别为36.8U/ml、48.1U/ml、140.2U/(g·细胞干重)。
本申请为发明专利申请201610402557.7的分案申请,201610402557.7的申请日为2016年6月2日,申请号为201610402557.7,发明名称为一种新型磷脂酶D及其制备磷脂酸、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的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过重叠PCR技术体外定向进化获得比酶活提高的磷脂酶D突变体,并提供由高活力磷脂酶D催化制备磷脂酸和磷脂酰丝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脂酶D(PLD)分布广泛,存在于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中。PLD对磷脂分子中的磷酰氧键P-O起作用,其生物催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两种反应:(1)水解磷脂上的末端磷酸酯键生成磷脂酸和羟基化合物;(2)当有另一种含羟基的化合物存在时,可催化磷脂酰基与其结合,形成新的磷脂,即磷脂酰基转移反应。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是一种简单而又常见的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动植物细胞生物膜的基本成分。PA由甘油骨架、1或2号位的脂肪酸基团、3号位的磷酸基组成。PA是PLD作用的直接产物,PA能够带动Ca2+激活或协同激活细胞内各种酶,与此同时,PA还可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内超氧化物的形成、引起肌肉的收缩、促进激素分泌、诱发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基于以上作用,PA可应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妆品等方面。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磷脂,通常位于细胞膜内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参与一系列膜功能反应,尤其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是大脑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对改善记忆力、缓解压力、修复大脑损伤、治疗儿童多动症、抑郁症以及预防老年痴呆症等作用效果显著。但具有一定纯度磷脂酰丝氨酸自然界中含量稀少,故制备纯度高、质量好的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酶法制备磷脂酸或磷脂酰丝氨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PLD催化底物(如PC)反应生成磷脂酸或磷脂酰丝氨酸,该方法相比化学合成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副产物少、产品得率高、质量好等优点。生产磷脂酸或磷脂酰丝氨酸的不同点在于PLD催化反应类型不同,前者属于水解反应,后者则是通过使用PLD的磷脂酰基移转(transphosphatidylation)反应,对磷脂的头基进行修饰。
酶分子体外定向进化属于蛋白质的非理性设计,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通常手段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分子水平创造出分子的多样性,结合灵敏、高通量的筛选技术,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理想的突变体。它不需事先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活性位点、催化机制等因素,而是人为地创造特殊的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在体外改造酶基因,获得具有某些预期特征的改构酶,与此不同,需要事先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活性位点、催化机制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做对其DNA进行改造的是定点突变。
定点突变,又称为理性设计,就是在已知的DNA序列中插入、缺失或取代一定长度的核苷酸序列,由于其迅速、高效的提高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的性状及表征,是基因研究工作中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本发明所使用的重叠PCR技术是定点突变技术的一种,该技术可以简单、快速的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片段通过末端互补、重叠延伸进行体外基因的拼接。重叠PCR技术可以获得依靠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难以得到的产物,并且方便快速,在进行大片段基因的定点突变、基因片段删除以及多个编码序列嵌合连接上具有独有的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8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炭疽病的磷脂酶D蛋白
- 下一篇:磷脂酶D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