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6019.2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唐海江;任远飞;薛永富;徐升;杨科彦;李旭;李刚;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24 | 分类号: | C09J7/24;C09J7/38;C09J163/00;C09J11/08;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 11546 | 代理人: | 张华 |
地址: | 31504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面保护膜 重量份 高断裂韧性 压敏胶层 环氧树脂 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率 环氧促进剂 奇士增韧剂 酸酐固化剂 剥离过程 功能薄膜 抗氧化剂 优异性能 增粘树脂 制备工艺 自修复层 基材层 透光率 残胶 车身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功能薄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及其应用。为了解决目前漆面保护膜在使用完从车身剥离过程中易出现残胶难清理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本发明提供的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包括自修复层,基材层和压敏胶层;所述压敏胶层的原料由下述材料组成:环氧树脂:34‑60重量份;酸酐固化剂:10‑32重量份;增粘树脂:9‑28重量份;奇士增韧剂:4‑24重量份;环氧促进剂:1‑10重量份;抗氧化剂:0.5‑2重量份;紫外线吸收剂:0.5‑3重量份。本发明制备的漆面保护膜不仅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紫外线吸收率,同时兼具较高持粘力和高断裂韧性等优异性能。本发明提供的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薄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千家万户。与汽车消费市场同步兴起的,是汽车保养市场。
漆面保护膜(Paint Protective Film,简称PPF),又称“隐形车衣”,是在汽车车身表面贴上的一层透明保护膜,主要的功能是保护汽车的原厂车漆免受损害。该产品不仅具有很强的韧性,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能够有效的防止刮蹭和沙粒的击打,还隔绝了车漆与空气的接触,能防止酸雨,柏油,鸟粪等对漆面的伤害。同时,漆面保护膜高清高亮,能提高和保护汽车漆面的色彩和光泽,防止漆面生锈及老化发黄。漆面保护膜在撕下之后,不会伤害原厂车漆,保证车漆光亮如新。
目前的漆面保护膜主要有自修复层,基材层和压敏胶层组成,目前的漆面保护膜的寿命一般为5-8年。在漆面保护膜受损需要更换时,需要将漆面保护膜从汽车外漆上剥离掉,但是目前的漆面保护膜在剥离时往往存在残胶的问题,而且较难清理,这是因为压敏胶层在拉伸过程中断裂导致,根本原因在于压敏胶层的断裂韧性较小,在拉伸过程中易发生断裂。另一个原因是,贴覆在汽车漆面上的漆面保护膜长期暴露下紫外线照射下,造成压敏胶层老化易断裂,从而导致漆面保护膜的寿命较短,剥离时易出现残胶问题。
因此,探寻简单有效的制造工艺,开发出一种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已成为漆面保护膜领域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漆面保护膜在使用完从车身剥离过程中易出现残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本发明制备的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不仅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紫外线吸收率,同时兼具高持粘力和高断裂韧性等优异性能;由于兼具高持粘力和高断裂韧性,该漆面保护膜在使用完从车身剥离过程中不易出现残胶,从而使剥离保护膜后的汽车车身容易清理。本发明提供的高断裂韧性的漆面保护膜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便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漆面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自修复层,基材层和压敏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依次包括自修复层,基材层和压敏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的自修复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离型层,所述压敏胶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离型层。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均简称为离型层。第一离型层和第二离型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依次包括第一离型层,自修复层,基材层,压敏胶层,和第二离型层。
进一步的,所述压敏胶层的原料包括环氧树脂,酸酐固化剂,增粘树脂,奇士增韧剂和环氧促进剂。
进一步的,所述压敏胶的原料包括环氧树脂,酸酐固化剂,增粘树脂,奇士增韧剂,环氧促进剂,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60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