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及其放料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25867.1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1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汪东明;施海凤;费孝涛;李春梅;刘大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5H16/08 | 分类号: | B65H16/08;B65H26/00;B65H23/26;B65H20/34;B65H16/02;B65H20/0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伸 自动 柔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及其放料方法,包括矩形组合机架,以及设于矩形组合机架上的物料辊、主动辊、从动辊、托料辊、随动辊、出料辊及控制器;所述主动辊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出料辊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U型限位架,物料辊两端的辊轴位于第一检测传感器上方;由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气缸,将主动辊上轻质柔性薄膜经过主动辊、从动辊、托料辊、随动辊、出料辊,在微牵伸状态下被自动柔性放出。本发明可向后续的不同加工系统提供微牵伸的轻质柔性薄膜,从而能显著提高轻质薄膜自动放卷的质量与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辅助技术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及其放料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其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电动汽车大多采用锂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锂离子电池与传统的电池相比较具有高比能量、快速充放电、充放电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安全性能好且对环境污染小等特性。
随着环保、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出,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普及,如何保证锂电池蓄电性能且降低制造成本,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膜是一种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的材料,约占锂电池总成本的15%以上。由于隔膜是一种轻质超薄型材料,其生产线若采用传统的自动放卷装置,在牵引放料时容易因牵引力过大,导致该轻质柔性薄膜出现撕裂、褶皱等问题,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因此,发明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及其放料方法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及其放料方法,由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传感器和第二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气缸,将主动辊上轻质柔性薄膜经过主动辊、从动辊、托料辊、随动辊、出料辊,在微牵伸状态下被自动柔性放出,防止轻质柔性薄膜出现撕裂、褶皱等问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牵伸自动放卷装置,包括矩形组合机架,以及设于矩形组合机架上的物料辊、主动辊、从动辊、托料辊、随动辊、出料辊及控制器;所述矩形组合机架为上下两层,上层与下层之间沿着矩形组合机架长边方向设有型中间横向隔梁,下层在中间横向隔梁的底端侧部设有两根第一纵向横梁,上层在中间横向隔梁的顶端侧部设有与第一纵向横梁反向设置的两根第二纵向横梁,矩形组合机架接近于第二纵向横梁的端面上设有两根立梁;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转动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之间,主动辊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上;所述物料辊置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上方,且物料辊外圆与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外圆均相切;所述托料辊转动连接于中间横向隔梁的上部,第二纵向横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向下层延伸,且随动辊转动连接于升降机构的底端;所述出料辊转动连接于两根立梁之间的上部,出料辊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且第二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立梁上;还包括U型限位架,所述U型限位架对称的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上,物料辊两端的辊轴位于U型限位架的开口处,且U型限位架开口处底部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及第一检测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上,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U型限位架位于支撑主动辊和从动辊的第一轴承座之间;所述托料辊通过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于中间横向隔梁上,且第二轴承座位于中间横向隔梁接近于第二纵向横梁这个端面上;所述出料辊的两端通过第四轴承座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