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及其放料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25867.1 | 申请日: | 2019-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1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 发明(设计)人: | 汪东明;施海凤;费孝涛;李春梅;刘大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5H16/08 | 分类号: | B65H16/08;B65H26/00;B65H23/26;B65H20/34;B65H16/02;B65H20/0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牵伸 自动 柔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组合机架(1),以及设于矩形组合机架(1)上的物料辊(2)、主动辊(3)、从动辊(4)、托料辊(5)、随动辊(6)、出料辊(7)及控制器;
所述矩形组合机架(1)为上下两层,上层与下层之间沿着矩形组合机架(1)长边方向设有型中间横向隔梁(101),下层在中间横向隔梁(101)的底端侧部设有两根第一纵向横梁(102),上层在中间横向隔梁(101)的顶端侧部设有与第一纵向横梁(102)反向设置的两根第二纵向横梁(103),矩形组合机架(1)接近于第二纵向横梁(103)的端面上设有两根立梁(105);
所述主动辊(3)与从动辊(4)转动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102)之间,主动辊(3)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02),第一驱动装置(302)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102)上;
所述物料辊(2)置于主动辊(3)和从动辊(4)的上方,且物料辊(2)外圆与主动辊(3)和从动辊(4)的外圆均相切;
所述托料辊(5)转动连接于中间横向隔梁(101)的上部,第二纵向横梁(1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端向下层延伸,且随动辊(6)转动连接于升降机构的底端;
所述出料辊(7)转动连接于两根立梁(105)之间的上部,出料辊(7)的动力输入端连接第二驱动装置(702),且第二驱动装置(702)固定连接在立梁(105)上;
还包括U型限位架(201),所述U型限位架(201)对称的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102)上,物料辊(2)两端的辊轴(203)位于U型限位架(201)的开口处,且U型限位架(201)开口处底部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检测传感器(202);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02)、第二驱动装置(702)及第一检测传感器(20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3)和从动辊(4)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座(301)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102)上,主动辊(3)与从动辊(4)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303)传动连接,U型限位架(201)位于支撑主动辊(3)和从动辊(4)的第一轴承座(301)之间;所述托料辊(5)通过第二轴承座(501)固定连接于中间横向隔梁(101)上,且第二轴承座(501)位于中间横向隔梁(101)接近于第二纵向横梁(103)这个端面上;所述出料辊(7)的两端通过第四轴承座(701)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梁(105)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改向主动轮(401),改向从动轮(402)通过第五轴承座(404)固定连接于第一纵向横梁(102)上,改向从动轮(402)抵接于改向主动轮(401)以随着改向主动轮(401)转动,且改向从动轮(402)通过第二传动机构(403)传动连接于托料辊(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气缸(603)和固定连接于气缸(603)活塞杆上安装块(602),气缸(603)固定连接于第二纵向横梁(103)的底部,随动辊(6)的两端通过第三轴承座(601)固定连接于两个安装块(602)的底部,随动辊(6)下方的矩形组合机架(1)下层固定连接有横向横梁(104),横向横梁(10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检测传感器(605),且第二检测传感器(605)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03)的两侧设有导向杆(604),所述导向杆(604)一端与安装块(60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并滑动连接于第二纵向横梁(103)。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牵伸自动柔性放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03)与第二传动机构(403)均为同步带传动结构,且第一传动机构(303)两端的同步轮a(304)结构参数相同,第二传动机构(403)两端的同步轮b(405)结构参数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8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