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1247.0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2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郎斌;刘晓;陈桂红;罗甲佳;杨宇航;薛岷;马丽;刘玉春;关颂;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1F15/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杆 装置 方法 | ||
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及防撞方法,装置包括混凝土地基、底座和电线杆;电线杆通过混凝土地基固定在路面上,底座设置在电线杆后侧,且底座固定设置在混凝土地基上;底座处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连接有防撞机构,防撞机构设置在电线杆前侧,转动驱动机构及防撞机构围绕电线杆呈环形设置;转动驱动机构还连接有传感机构。本发明提供的电线杆防撞装置及方法,通过转动部、外防撞板整体转动改变撞击物的冲击力方向,减少对电线杆径向的冲击力,防撞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线杆是电的桥梁,让电运输到各个地方,我们常见的电杆有木制电杆,有水泥电杆,它们的高度不一,矗立在平原山间,遍布在人们周围。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或乡村中,电线杆通常被布置在道路两侧,导致电线杆经常被车辆或其他物体撞击,由于大部分电线杆是由混凝土、钢筋制成,抗撞击的能力较低,撞击处的混凝土易破裂、掉落,钢筋外露现象较多,如果混凝土掉落量较大,会影响电线杆的强度,遇到大风或另外一次撞击极易发生倾倒,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供电安全。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电线杆根部套上塑料墩,仅在塑料墩外侧粘贴醒目标识,防撞效果较差。
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及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电线杆容易遭撞击,而现有的防撞方案效果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线杆防撞装置,包括混凝土地基、底座和电线杆;
电线杆通过混凝土地基固定在路面上,底座设置在电线杆后侧,且底座固定设置在混凝土地基上;
底座处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连接有防撞机构,防撞机构设置在电线杆前侧,转动驱动机构及防撞机构围绕电线杆呈环形设置;
转动驱动机构还连接有传感机构。传感机构检测撞击力,发送信号给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带动防撞机构转动,减小电线杆受到的径向冲击力。
进一步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部和转动驱动模块,转动部与转动驱动模块连接;
转动部的形状呈弧形,与防撞机构连接,并环绕电线杆;
底座内设置有弧形活动腔,转动部设置在弧形活动腔内;
转动驱动模块固定设置在底座内的弧形活动腔的侧壁上,转动驱动模块连接有齿轮,转动部上设置有与齿轮配合的齿条。转动部在弧形活动腔内可以活动,从而带动环绕电线杆的防撞机构转动,达到缓解冲击力的目的。
进一步地,防撞机构包括若干内防撞板和若干外防撞板,若干内防撞板以及转动部设置成第一环形,并设置在电线杆外部;
与转动部连接的两个内防撞板贯穿弧形活动腔分别与转动部的两端连接;
相邻的内防撞板之间以及内防撞板与转动部之间通过内U型弹簧连接;
若干外防撞板与转动部设置成第二环形,并设置在第一环形外部;
与转动部连接的两个外防撞板贯穿弧形活动腔分别与转动部的两端连接;
相邻的外防撞板之间以及外防撞板与转动部之间通过外U型弹簧连接。内外两层防撞板不仅可以产生形变,吸收轻微的撞击力,起到保护作用,当冲击力较大时,实现转动,缓解冲击力。
进一步地,传感机构包括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底座内弧形活动腔的侧壁上;
位移传感器与转动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检测转动部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州市供电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1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栈式输电塔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雷达塔智能封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