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及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9344.6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炜昀;汪志城;申志福;牟育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无锡永乐唯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墙 桥头跳车 端头 端头支座 桥梁 桥台结构 台帽 桥墩 桥台 桥梁工程 沉降差异 水平分布 同一水平 防治 贴合 装配 路基 垂直 支撑 | ||
1.一种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包括桥梁(3)、位于所述桥梁(3)端头下方的桥墩(7)以及装配于桥墩(7)上的桥台,所述桥台包括水平分布的台帽(1)以及垂直于所述台帽(1)的背墙(5);其特征是:在所述台帽(1)上设置用于支撑桥梁(3)端头的端头支座(4),所述背墙(5)位于桥梁(3)端头的外侧且背墙(5)贴合在路基(8)上;
通过降低端头支座(4)的高度能降低桥梁(3)端头桥面的高度,将端头支座(4)、背墙(5)降低相同的高度后,能使得桥梁(3)端头桥面的高度与背墙(5)顶部的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防止桥头跳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端头支座(4)的外圈设置若干均匀分布的钢筋混凝土墩(2),所述钢筋混凝土墩(2)位于台帽(1)上且钢筋混凝土墩(2)位于桥梁(3)端头的正下方,钢筋混凝土墩(2)、端头支座(4)以及背墙(5)的轴线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头支座(4)位于由多个混凝土墩(2)围合形状的中心,钢筋混凝土墩(2)的高度为端头支座(4)初始高度的一半,背墙(5)紧贴在路基(8)上,背墙(5)的顶部与路基(8)上的路面(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端头支座(4)包括支撑于台帽(1)上的支座钢筋混凝土体(10)以及若干设置于支座钢筋混凝土体(10)上的支座钢板机构;
所述背墙(5)包括支撑于台帽(1)上的背墙钢筋混凝土体(11)以及若干设置于背墙钢筋混凝土体(11)上的背墙钢板机构;
背墙钢板机构内钢板的数量与支座钢板机构内钢板的数量相一致,且背墙钢筋混凝土体(11)上的背墙钢板机构的高度与支座钢筋混凝土体(10)上支座钢板机构的高度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座钢板机构包括支座第一钢板体(9)以及能与所述支座第一钢板体(9)适配的支座第二钢板体(14),在支座第一钢板体(9)内设置支座钢板槽(16),在支座第二钢板体(14)上设置能与支座钢板槽(16)适配的支座钢板凸块(15);
对于两相邻的支座第一钢板体(9),一支座第一钢板体(9)的支座钢板槽(16)能嵌置在另一支座钢板体(9)的支座钢板槽(16)内,支座第一钢板体(9)逐个堆叠在支座钢筋混凝土体(10)上,支座第二钢板体(14)置于支座钢筋混凝土体(10)最上方的支座第一钢板体(9)上,且支座第二钢板体(14)的支座钢板凸块(15)嵌置在支座钢筋混凝体(10)最上方支座第一钢板体(9)的支座钢板槽(1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座第一钢板体(9)、支座第二钢板体(14)均呈圆形,支座第一钢板体(9)、支座第二钢板体(14)的厚度为1cm,支座第一钢板体(9)、支座第二钢板体(14)相对应的外径与支座钢筋混凝土体(10)的外径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背墙钢板机构包括背墙第一钢板体(12)以及能与所述背墙第一钢板体(12)适配的背墙第二钢板体(13),在背墙第一钢板体(12)内设置背墙钢板槽(18),在背墙第二钢板体(13)上设置能与背墙钢板槽(18)适配的背墙钢板凸块(17);
对于两相邻的背墙第一钢板体(12),一背墙第一钢板体(12)的背墙钢板槽(18)能嵌置在另一背墙钢板体(12)的背墙钢板槽(18)内,背墙第一钢板体(12)逐个堆叠在背墙钢筋混凝土体(11)上,背墙第二钢板体(13)置于背墙钢筋混凝土体(11)最上方的背墙第一钢板体(12)上,且背墙第二钢板体(13)的背墙钢板凸块(17)嵌置在背墙钢筋混凝体(11)最上方背墙第一钢板体(12)的背墙钢板槽(18)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93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