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地面车位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8765.7 | 申请日: | 201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5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海;徐东升;王如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锐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G08G1/042;G08G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中心 车位 车牌识别系统 数据处理 车位监测系统 汽车车牌 车牌 监测 拍照 存储 采集 车位检测装置 反馈 车辆停靠 车位监测 监测系统 空闲车位 信息反馈 检测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地面车位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其中监测系统包括控制中心、自动车牌识别系统、车位检测装置;监测方法包括步骤A1,车牌初次识别登记,即汽车驶入,自动车牌识别系统对汽车车牌进行第一次拍照采集、识别、并存储,之后反馈给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步骤A2,车位监测,具体指所有车位同时进行具体车位的检测,之后新增车辆停靠的车位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步骤A3,车牌第三次识别登记,即汽车驶离,自动车牌识别系统对汽车车牌进行第三次拍照采集、识别、并存储,之后反馈给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这样设计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处空闲车位的数量,更可精确判断出相应车辆具体所停靠的车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位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地面车位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私人轿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很大,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对智能化停车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现有技术中的停车场,多是通过车牌自动识别道闸系统来实现对停车场内空闲车位和每辆车停车时间的统计。其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无法真实判断空闲车位的准确数量,例如有些车辆停车不规范,占用两个车位;其二,也不能精确地判断出相应车辆所停靠的具体车位,当人们遗忘车辆所停靠的位置时,很难快速找到车辆,这点在大型停产厂尤其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地面车位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以实现对停车场的空闲车位进行更准确的统计,同时更精确地知道相应车辆所停靠的具体车位。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就监测系统而言,其包括控制中心,还包括设置在停车场进出口处的自动车牌识别系统,还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若干车位处的车位检测装置;上述自动车牌识别系统包括主控机、车辆检测装置、进出口处车牌图像采集装置、车牌识别模块、道闸,还包括设置在车位尾部后方的、可移动的、用于对多个车位上所停靠的车辆进行车牌图像采集的车位处车牌图像采集装置;上述车位检测装置包括第一主机,还包括设置在车位内的重力触发装置和地磁传感器,还包括设置在车位尾部的红外检测装置。
作为本发明监测系统的优选方案,上述车位处车牌图像采集装置包括同时铺设在多个车位尾部后方的轨道,还包括设置在轨道上的轨道小车,还包括设置在轨道小车上的第二主机和摄像机。这样设计不但实现了可对多个车位上的车牌进行逐一拍照采集,而且所用成本也相对较低。
作为本发明监测系统的优选方案,上述重力触发装置包括重力触发板,还包括若干设置在触发板下方的重力传感器;上述重力触发板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这样设计结构简单,触发检测灵敏,安全性也更高。
作为本发明监测系统的优选方案,上述红外检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上端的、可水平转动的红外光电开关,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与红外光电开关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这样设计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对红外光电开关的防护也更彻底。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主机设置在上述壳体内部的底端。
就监测方法而言,其包括步骤A1,车牌初次识别登记,即汽车驶入,自动车牌识别系统对汽车车牌进行第一次拍照采集、识别、并存储,之后反馈给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步骤A2,车位监测,具体指每个车位上的车位检测装置都开始检测本车位上是否有停车,即所有车位同时进行具体车位的检测,之后新增车辆停靠的车位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给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步骤A3,车牌第三次识别登记,即汽车驶离,自动车牌识别系统对汽车车牌进行第三次拍照采集、识别、并存储,之后反馈给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锐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锐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87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