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微孔皮芯结构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6596.3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9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华;卓志明;林鹏;刘剑;吴学海;曾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康百赛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8/06;D01D5/34;D01D5/247;D01D5/08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严欢 |
地址: | 35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孔 结构 组分 复合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微孔皮芯结构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在聚乙烯中加入成孔剂,按质量比30:70~70:30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别通过熔融螺杆挤压设备得到聚乙烯纺丝熔体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纺丝熔体后送入复合纺丝箱体;S2、进入复合纺丝箱体的聚乙烯纺丝熔体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纺丝熔体分别注入复合纺丝箱中的双组分不同通道;S3、经过复合纺丝箱复合后的双组分熔体从复合喷丝板中喷出后经冷却卷绕形成双组分复合丝束,将丝束经喂入轮落入丝条桶,再将多个丝条桶内的丝束汇合得到集束;S4、经过步骤S3得到的集束再经过牵伸、卷曲等形成多微孔皮芯结构双组分复合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微孔皮芯结构双组份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化纤产业仍处深入调整期,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新消费理念的快速推动下,功能化、绿色化、差异化、柔性化已经成为化纤工业发展新趋势。 PE/PET(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PP(聚乙烯/聚丙烯)等双组分复合纤维由于皮层具有低熔点,利用热粘合形成非织造布,这种工业上应用的热粘合非织造布采用皮芯型纤维,其皮层材料熔点较芯层的低,常规熔点的组分作芯层、低熔点组分作皮层,可以使生产工艺简化,成本降低,同时避免了化学胶粘剂的使用,从而在纸尿裤、卫生巾等卫生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双组分纤维有多种复合方式,如皮芯和偏皮芯、并列和中空并列及偏中空并列、带中心橘瓣和无中心橘瓣、条纹和海岛及导电、三叶和异型及混合型等,也可以应客户要求进行专门设计,生产更多不同横截面纤维,一般而言,每种类型的双组分纤维有不同的用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利用双组分复合纤维制成的卫生材料提出了更多的功能性要求,希望卫生材料具备抗菌、亲水、消臭等性能。由于双组分复合纤维属于疏水性纤维,吸湿透气性能差,为增加纤维的吸湿透气性,常规的手段是通过在纤维表面涂覆特殊油剂或在芯层中添加功能母粒来实现双组分纤维的功能化。但是,作为卫生材料使用的双组分纤维需要跟皮肤接触,在使用时又需要接触汗液、尿液、经液等生理液体,如采用纤维表面涂覆特殊油剂,易被生理液体冲稀后造成功效降低,但同时为了防止皮肤过敏,油剂浓度不能太高。而通过添加功能母粒,由于未能与外界空气、液体进行有效接触,不能发挥出功能母粒的实际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微孔皮芯结构双组份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在纤维皮层形成多微孔结构,由于在表面形成毛细效应,改善了双组分纤维的亲水性,提高了双组分纤维的亲肤性,同时利用形成的多微孔打通了芯层与外界的气液交流,从而发挥出在芯层中添加母粒的实际功效。
一种多微孔皮芯结构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聚乙烯中加入成孔剂,按质量比30:70~70:30与结晶干燥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分别通过熔融螺杆挤压设备得到聚乙烯纺丝熔体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纺丝熔体后送入复合纺丝箱体;
S2、进入复合纺丝箱体的聚乙烯纺丝熔体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纺丝熔体分别注入复合纺丝箱中的皮层纺丝通道和芯层纺丝通道;
S3、经过复合纺丝箱复合后的双组分熔体从复合喷丝板中喷出后经冷却卷绕形成双组分复合丝束,将丝束经喂入轮落入丝条桶,再将多个丝条桶内的丝束揉合得到集束;
S4、经过步骤S3得到的集束再经过牵伸、卷曲、干燥和切断形成多微孔皮芯结构双组分复合纤维,最终形成的微孔的孔径在0.2~2μm。
优选的,所述成孔剂的添加量为聚乙烯质量的1~10%。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加入的成孔剂为高温下可分解产生气体的物质、溶性物质和沸点在100~250℃的可挥发性物质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遇热可分解产生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氯化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康百赛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康百赛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6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