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止进气回流的转子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8844.X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8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范宝伟;王远光;张耀元;潘剑锋;陈伟;陆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53/04 | 分类号: | F02B53/04;F02B55/02;F02B55/08;F02B55/16;F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缸 转子发动机 进气道 进气回流 混合气 排气道 无杆腔 杆腔 缸体 连通 进气口 缸内压力 活塞 进气量 排气口 进气 排出 废气 燃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止进气回流的转子发动机,转子发动机的缸体上设有进气道和排气道,所述缸体上设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的有杆腔与进气道连通,所述活塞缸的无杆腔与排气道连通;所述活塞缸的有杆腔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活塞缸的无杆腔上设有排气口;通过所述活塞缸内的活塞的往复运动,用于加速混合气的进入和废气的排出。本发明可以有效克服转子发动机进气的过程中,由于缸内压力太大,导致混合气回流,进而导致进气量减少和燃烧不充分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子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止进气回流的转子发动机。
背景技术
转子发动机是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之外的又一高效动力机械,其由于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运转平稳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多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电动汽车和小型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又给转子发动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因为作为增程式电动车核心部件的增程器和小型无人机都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紧凑且功重比高的动力装置,而转子发动机特有的优势使其恰好可以满足这一对动力装置的要求。但是,转子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排放问题却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提高转子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在于使缸内混合气的燃烧过程更加高效。而转子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又受到由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混合气进气量的影响,因此转子发动机进气量对于转子发动机性能的改进至关重要。此外,转子发动机工作循环中排气的下一个过程是进气过程,因此,如果排气的过程中不能将废弃排尽,会导致进排气重叠,进而导致废弃对混合气稀释和使燃烧恶化的影响,这对转子机在低速、低负荷工作时的影响尤为显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止进气回流的转子发动机,可以有效克服转子发动机进气的过程中,由于缸内压力太大,导致混合气回流,进而导致进气量减少和燃烧不充分的缺点。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废气的排出和排尽,从而克服废气与新鲜混合气混合导致稀释新鲜混合气、恶化燃烧的缺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阻止进气回流的转子发动机,转子发动机的缸体上设有进气道和排气道,所述缸体上设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的有杆腔与进气道连通,所述活塞缸的无杆腔与排气道连通;所述活塞缸的有杆腔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活塞缸的无杆腔上设有排气口;通过所述活塞缸内的活塞的往复运动,用于加速混合气的进入和废气的排出。
进一步,所述活塞与转子发动机的转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通过转轴的旋转使活塞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半齿轮、齿槽和导轨,所述半齿轮与转轴连接,所述齿槽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平行放置,且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连接部分连接成整体,所述齿槽放置在导轨内,所述齿槽通过连杆与活塞杆连接,所述半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通过半齿轮与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啮合,使齿槽在导轨内往复移动。
进一步,所述齿槽在导轨内的往复方向与活塞往复运动方向平行。
进一步,所述齿槽为环形封闭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半齿轮旋转过程中,所述半齿轮只能与第一齿条或第二齿条啮合。
进一步,所述活塞与活塞缸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波形弹簧和第二密封件;所述活塞表面均布若干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波形弹簧放置在第二密封槽内部,所述第二密封件放置所述第二波形弹簧上,用于活塞与活塞缸之间密封。
进一步,所述活塞杆与活塞缸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波形弹簧和第一密封件;所述活塞缸的通孔表面均布若干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波形弹簧放置在第一密封槽内部,所述第一密封件放置所述第一波形弹簧上,用于活塞杆与活塞缸之间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88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