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汽车CAN总线传输效率的方法、设备、介质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05851.4 | 申请日: | 2019-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1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12/4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马学慧;陈志锋 |
| 地址: | 511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报文数据 报文长度 合并 报文数据发送 汽车CAN总线 预设 数据负载量 发送 长度检测 传输效率 合并处理 总线 报文 单条 条数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用于提高CAN总线传输效率的方法,包括获取汽车CAN总线中的若干条报文数据;将每条报文数据均进行长度检测,得到与报文数据对应的报文长度值;判断报文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长度阈值,若是,将报文长度值对应的报文数据作为待合并报文数据,当待合并报文数据的数量为单条时,将待合并报文数据发送至目标ECU,当待合并报文数据的条数为多条时,将发送至同一目标ECU的待合并报文数据之间进行合并处理并发送至目标ECU;若否,将报文长度值对应的报文数据发送至目标ECU。本发明提供用于提高CAN总线传输效率的方法,通过将少于预设长度阈值的报文长度值的报文数据进行合并,提高了汽车的数据负载量以及总线中每条报文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通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提高汽车CAN总线传输效率的方法、设备、介质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伴随着汽车内智能系统的急剧增加,以及车联网技术的融入,导致车内通讯的信息量呈现剧增,而目前车内使用的CAN通讯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0Kbps-1MKbps,但是实际的CAN通讯网络的报文传输过程中有很多的报文数据在进行传输,容易由于超负荷传输,会导致CAN报文出错、延迟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用于提高汽车CAN总线传输效率的方法,其能解决实际的CAN通讯网络的报文传输过程中有很多的报文数据在进行传输,容易由于超负荷传输,会导致CAN报文出错、延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解决实际的CAN通讯网络的报文传输过程中有很多的报文数据在进行传输,容易由于超负荷传输,会导致CAN报文出错、延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能解决实际的CAN通讯网络的报文传输过程中有很多的报文数据在进行传输,容易由于超负荷传输,会导致CAN报文出错、延迟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用于提高汽车CAN总线传输效率的装置,其能解决实际的CAN通讯网络的报文传输过程中有很多的报文数据在进行传输,容易由于超负荷传输,会导致CAN报文出错、延迟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目的之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提高汽车CAN总线传输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汽车CAN总线中的若干条报文数据;
S2、将每条所述报文数据均进行长度检测,得到与所述报文数据对应的报文长度值;
S3、判断所述报文长度值是否小于预设长度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执行步骤S5;
S4、将所述报文长度值对应的所述报文数据作为待合并报文数据,当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的数量为单条时,将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发送至目标ECU,当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的条数为多条时,将发送至同一目标ECU的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之间进行合并处理并发送至目标ECU;
S5、将所述报文长度值对应的所述报文数据发送至目标ECU。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长度阈值为4个字节。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合并报文数据之间进行合并处理具体为:若所述报文数据的数量为偶数时,将发送至同一目标ECU的两条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报文数据并发送至对应的目标ECU;若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的数量为奇数时,将发送至同一目标ECU的两条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合并报文数据并发送至对应的目标ECU,将最后一条未合并的所述待合并报文数据单独发送至对应的目标ECU。
进一步地,所述S4还包括对所述合并报文数据绑定新的ID信息。
本发明提供目的之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58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