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样品中游离维生素D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02020.1 | 申请日: | 2019-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4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 发明(设计)人: | 邱玲;禹松林;王丹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黄爽 |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谱 串联 测定 样品 游离 维生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样品中游离维生素D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配制不同浓度的游离维生素D标准品溶液;向标准品溶液中加入稳定同位素内标混匀,然后用正己烷提取,上清液用氮气吹干,加入PTAD进行衍生化后氮气吹干,加入复溶液,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根据标准品溶液的浓度以及检测到的信号强度绘制标准曲线;用待测样本替代步骤B中的标准品溶液进行检测;根据待测样本的检测结果,对照标准曲线,获得待测样本中游离维生素D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样品中游离维生素D的定量检测。本发明成功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样品中游离维生素D的方法,该方法可快速、特异地检测样品(特别是血清)中游离维生素D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样品中游离维生素D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作为激素类物质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和重构。维生素D主要存在两种形式:麦角钙化醇(维生素D2)和胆钙化醇(维生素D3),维生素D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通过阳光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3或外源补充维生素D2或D3。维生素D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转化为25(OH)D,之后在肾脏1α羟化酶CYP27B1的作用下代谢为双羟维生素D[1,25(OH)2D],进而作用于维生素D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维生素D缺乏除直接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外,也与癌症、心血管疾病、感染、肾病、自身免疫病等免疫系统疾病关系密切。鉴于维生素D对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对于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而言,拥有可靠的指标来判断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十分重要。1,25(OH)2D是体内维生素D发挥生物学作用的活性形式,但由于其半衰期仅4个小时,所以仅在遗传或获得性维生素D代谢疾病情况下才选择对其进行监测。25(OH)D是血液中主要作用形式,其在体内含量相对较高,半衰期较长(3-4周),长久以来被认为是监测体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大多数循环25(OH)D(85-95%)与VDBP紧密结合,约10-15%的25(OH)D与白蛋白结合,仅有0.1%的维生素D以游离形式存在。
慢性维生素D缺乏与钙离子吸收降低、PTH升高有关,这些可进一步导致BMD降低。近年来,较少文献报道Free-25(OH)D与BMD相关性,然而结论并不一致,主要采用的Free-25(OH)D检测方法以间接计算法较多。Martin等人纳入265名绝经后BMD较低的妇女,同时检测血清中总25(OH)D、VDBP、白蛋白、并基于多态性rs7041和rs4588的基因分型,鉴定了6种常见的VDBP表型,并根据相应的结合系数计算Free-25(OH)D水平,结果显示血清Free-25(OH)D与BMD相关性优于总25(OH)D。然而近期关于Free-25(OH)D与BMD相关性的瑞士大样本人群研究,结果显示Free-25(OH)D与总25(OH)D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但与总25(OH)D相比,采用直接法检测的Free-25(OH)D与BMD相关性较弱,不能很好地反应人BMD水平。另一篇文章得到的结论和该文较为类似,即对于评估维生素D缺乏,测定Free-25(OH)D并不比总25(OH)D具有额外的优势。上述相似研究,得到的结论却大相径庭,可能与Free-25(OH)D检测方法的差异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2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