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泛光照明模组的晶圆级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97174.6 | 申请日: | 201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0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士;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天慧创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544;H01L21/5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泛光照明 模组 晶圆级 封装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泛光照明模组的晶圆级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所述结构基板,功能芯片,间隔件,光学元器件;功能芯片设置在基板表面,功能芯片表面与基板表面之间通过金属线电性连接;功能芯片外围的基板上设置有间隔件,间隔件的上端高于功能芯片;光学元器件设置在功能芯片上方,光学元器件的两端分别与功能芯片外围的间隔件顶端连接,光学元器件与间隔件共同形成一空腔结构,功能芯片位于空腔结构下方。本发明的光学元器件采用光刻机压印形成,与基板的对准精度高,成品良率高;泛光照明模组采用晶圆级工艺制程,将光学元器件与基板以晶圆级工艺压合在一起,然后切割成单颗模块,具有尺寸小、高度低、一致性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模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泛光照明模组的晶圆级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TOF(time of flight)和结构光3D感应技术日渐成熟,以及3D摄像行业的快速发展,普通的泛光模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摄像模组和泛光模组配合工作,在三维重建、人脸识别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受限于现有模组生产的制作工艺,产品一致性、对准精度等都还有提高的空间。
传统光学器件的加工技术,对器件的体积要求不高,器件的尺寸通常较大,已不能满足电子行业产品小型化、微型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泛光照明模组的晶圆级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功能芯片,间隔件,光学元器件;其中,
功能芯片设置在基板表面,功能芯片表面与基板表面之间通过金属线电性连接;
功能芯片外围的基板上设置有间隔件,间隔件的上端高于功能芯片;
光学元器件设置在功能芯片上方,光学元器件的两端分别与功能芯片外围的间隔件顶端连接,光学元器件与间隔件共同形成一空腔结构,功能芯片位于空腔结构下方。
一优选方案为,功能芯片可以是但不限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 CavitySurface Emitting Laser)、激光二极管、感光芯片。
一优选方案为,光学元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晶圆级光学镜头、匀光片。
一优选方案为,基板是陶瓷基板。
一优选方案为,基板具有至少一对定位标记。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泛光照明模组的晶圆级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提供一清洁基板,该基板具有至少一对定位标记;
二、将多颗功能芯片通过贴片(die bond)工艺集成到基板上;
三、采用引线键合(wire bond)工艺,实现功能芯片与基板表面之间通过金属线电性连接;
四、应用点胶工艺,在多颗功能芯片之间的基板表面涂覆胶层A;
五、使用光刻机,通过半导体背面对准(Back Side Alignment)方式,完成基板与间隔件的对准,对准后的间隔件下端与胶层A接触;锁住基板与间隔件,将胶层A固化,实现基板与间隔件的键合;
六、应用点胶工艺,在步骤五中的间隔件上表面涂覆胶层B;
七、使用光刻机,通过背面对准(Back Side Alignment)方式,实现光学元器件与间隔件的对准,对准后的光学元器件下表面与胶层B接触;锁住光学元器件与间隔件,将胶层B固化,实现光学元器件与间隔件的键合;
八、对步骤七形成的结构进行切割,获得单颗晶圆级泛光照明模组。
一优选方案为,步骤四、步骤六中,通过滚胶工艺或丝网印刷工艺涂覆胶层A、胶层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天慧创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未经华天慧创科技(西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71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