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复合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96062.9 | 申请日: | 2019-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2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阮贇杰;徐向阳;孔德栋;殷旭旺;蔡磊;陆慧锋;周凡;丁雪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对虾 养殖 成活率 复合 生物制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复合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该制剂主要包括组分A和组分B。按质量,其中组分A为全食副球菌30‑50%及好氧反硝化菌50‑70%;组分B为群感效应淬灭剂10‑20%,增效剂10‑15%,絮凝剂20‑30%,表面活性剂10‑15%,增氧剂20‑30%。本制剂先使用组分B,同时组分A延后使用。本制剂可改善养殖环境底部氧化还原电位,通过组分A与组分B的协同序列施用,基于群感效应淬灭、微生物生态占位、微生物基质竞争等原理削减底部环境有害菌群,从而基本杜绝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产生,进而提高养殖对虾的成活率。本制剂与常规生物菌剂及化学制剂相比,具有起效快且效果可持续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涉及通过改善养殖底部环境实现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复合生物制剂制备技术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虾(主要包括凡纳滨对虾,
然而,养殖过程中由于高蛋白饲料大量投喂,极易导致底部环境产生毒性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物质。对虾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底部环境为主要栖息生境,对虾的觅食、运动、脱壳等均在底部完成。若底部环境恶化则必然导致对虾死亡率增加,养殖失败。
常规水环境调控手段主要是换水,但换水不仅易造成对虾应激,且无法短期内改善底部环境。目前已有的底质改良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施用化学型制剂:如过氧化钙、过氧化氢、氧化钙、碱性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硝化抑制剂等,化学制剂虽然在施用期间具有短期效果,但是其作用原理主要为与有毒有害物质反应,所以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底部环境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缺乏长期稳定的效果。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丁酸羧菌等,对养殖对虾的肠道具有保健作用,部分芽孢杆菌也具有消耗底部多余有机质的作用,但由于其好氧特性,大量施用后反而降低底部溶解氧浓度,从而造成底部氧化还原电位的下降,反而进一步促进有害菌群的增殖。
随着近来对微生物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微生物单独个体会通过系列的行为来实现群体的特性,比如可通过群体感应效应来实现个体增殖、毒力表达、产物代谢等各种行为。目前在对虾领域的生物制剂均为从“微生物个体”的角度来调整养殖环境,产品多为单独或复配菌株,忽略了基于微生物生态及“微生物群体属性”实现整体底部环境调控的手段,故常导致应用效果不佳甚至养殖失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复合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组分A与组分B的协同序列施用可改善养殖环境底部氧化还原电位,基于群感效应淬灭、微生物生态占位、微生物基质竞争等原理削减底部环境有害菌群,从而基本杜绝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产生,进而提高养殖对虾的成活率。本发明与常规生物菌剂及化学制剂相比,具有起效快且效果可持续性强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复合生物制剂,包括组分A、组分B,先施用组分B,再施用组分A;
其中所述的组分B包括群体感应淬灭剂、增效剂、絮凝剂、表面活性剂及增氧剂,
所述的群体感应淬灭剂,用于淬灭养殖底部有害菌群间的群体感应通讯,
所述的增效剂用于扩大淬灭剂的比表面积,
所述的絮凝剂及表面活性剂用于改变底部环境污泥的表面张力,
所述的增氧剂用于改善底部微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60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