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复合板粗轧机粘合道次轧制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92162.4 | 申请日: | 2019-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3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怀;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38 | 分类号: | B21B1/38;B21B37/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板 轧机 粘合 轧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复合板粗轧机粘合道次轧制的控制方法,属于金属压力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在铝复合板粗轧机粘合轧制的第一道次先把轧机辊缝打开,将要轧制的铝锭运送至轧机,使铝锭头部位置进入轧机辊缝,再将轧机辊缝压下至产生100吨轧制力,然后以恒轧制力方式完成第一道次的轧制,在粘合道次轧制过程中计算轧机辊缝平均值,下一粘合道次轧机设定辊缝在当前道次计算的辊缝平均值的基础上减小一个调节量Δs,并以恒辊缝方式完成该道次的轧制,在粘合道次轧制完成以后,按照常规的轧制规程完成后续的轧制。本发明有效的减少了在复合板轧制过程中由于粘合道次轧件变形量太大导致的复合层和基板芯层脱离的情况,提高了复合板轧制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压力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铝复合板粗轧机粘合道次轧制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复合板是指在一层金属板上面覆盖另外一层或多层金属板,以达到在不降低使用效果(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铝复合板轧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艺过程,首先将复合层材料和基板芯层材料简单的焊接在一起,然后将焊接完成后的铝锭装入加热炉加热至轧制温度,铝锭经过粗轧机的多道次可逆轧制后,最终轧制出复合板产品。由于基板芯层材料和复合层材料化学成分以及特性都不同,两种合金粘合过程较复杂,如果基板芯层材料和复合层材料不能很好的粘合在一起,比如层间产生空隙或压入空气等,就会在轧制过程中出现复合层和基板芯层脱离或起皮的情况,导致复合轧制失败。因此,基板芯层材料和复合层材料粘合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复合轧制的成败。
根据铝复合板轧制的工艺特点,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先进行粘合道次的轧制,先使复合层和基板芯层粘合在一起,然后再进行大变形量的常规轧制。所谓复合板粘合道次,就是铝锭在开始大变形量轧制前,先以较小的变形量进行几个道次的粘合轧制,目的是挤压出复合层和基板芯层之间的空气,使复合层和基板芯层粘合在一起。在粘合道次轧制过程中,因为基板芯层和复合层材料还没有很好的粘合在一起,如果此时的轧件变形量太大,因为复合层和基板芯层材料特性不同,所以长度方向的延伸量也不一致,从而产生层间相对滑动,或在复合层和基板芯层之间压入空气,在后续轧制过程中出现复合层和基板芯层脱离或起皮的情况,最终导致复合轧制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铝复合板粗轧机粘合道次轧制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第一道次以恒轧制力方式轧制,挤压出复合层和基板芯层间的空气,消除层间间隙,然后以每道次辊缝减小Δs进行粘合轧制,该方法能够更好的使复合层和基板芯层粘合在一起,有效的减少了由于粘合道次轧件变形量太大导致的复合层和基板芯层脱离的情况。
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在铝复合板粗轧机粘合轧制第一道次,先将轧机辊缝摆位至初始设定位置S0,然后将铝锭运送至轧机辊缝处,使铝锭头部进入轧机辊缝,保证铝锭头部距离轧机辊缝距离为L;
其中,辊缝初始位置S0=H+β0,
式中,H为铝锭厚度,β0为初始位置附加值,β0取值范围为20.0~50.0mm;
S2:将粗轧机电动辊缝摆位至压下位置S1,然后电动辊缝保持不动由液压辊缝继续压下至产生100吨轧制力,并保持轧制力恒定不变;
其中,辊缝压下位置S1=H+β1,
式中,β1为压下位置附加值,β1取值范围为5.0~10.0mm;
S3:启动轧机开始轧制,以恒轧制力方式(即在轧制过程中保持轧制力恒定不变)完成第一道次的轧制,并且在轧制过程中采集辊缝实际值并计算辊缝的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921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