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8707.4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5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毛焕宇;刘贯东;龙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8;A62C3/16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罗磊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隔热材料 制备 应用 吸热 单体电池 多羟基醇 降温功能 灭火功能 固体状 热传递 无机系 有效地 锂离子 氮系 顶面 磷系 氯系 溴系 侧面 | ||
1.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设置于锂电池的侧面和/或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预制成固体状,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溴系、氯系、氮系、磷系、多羟基醇、无机系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三聚氰胺0-100%;四溴双酚AO-100%;六氯环三磷腈0-100%;季戊四醇磷酸酯0-100%;聚磷酸铵0-50%;氯化铵0-100%;氢氧化铝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三聚氰胺0-50%;四溴双酚A0-50%;六氯环三磷腈0-50%;季戊四醇磷酸酯0-50%;聚磷酸铵0-40%;氯化铵0-50%;氢氧化铝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三聚氰胺0-30%;四溴双酚A0-30%;六氯环三磷腈0-30%;季戊四醇磷酸酯0-50%;聚磷酸铵0-20%;氯化铵0-30%;氢氧化铝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三聚氰胺0-20%;四溴双酚A0-20%;六氯环三磷腈0-20%;季戊四醇磷酸酯0-50%;聚磷酸铵0-20%;氯化铵0-20%;氢氧化铝0-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三聚氰胺0-10%;四溴双酚A0-20%;六氯环三磷腈0-20%;季戊四醇磷酸酯0-50%;聚磷酸铵0-20%;氯化铵0-10%;氢氧化铝0-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三聚氰胺10-20%;四溴双酚A20-30%;六氯环三磷腈20%;聚磷酸铵20-30%;氯化铵10-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四溴双酚A30-40%;六氯环三磷腈0-40%;聚磷酸铵0-40%;氯化铵0-3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装于袋体内。
10.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的功能性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各组分一起加到球磨机内,球磨至少1小时后取出并放入模具内,通过液压机压片成型后,取出放置到袋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宇量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87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