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浅覆土大直径顶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85225.3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5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法杰;何磊;席孟;罗真;唐有为;张守昆;黄克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36 | 分类号: | F16L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覆土大 直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覆土大直径顶管施工方法,涉及市政设施施工的技术领域,该浅覆土大直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在管线设计路径上分别建造工作井和接收井;在工作井内安装导轨,并浇筑后座墙;在后座墙的前方安装顶进设备,在导轨上安装机头,将机头与泥浆系统连接;在机头的后端安装第一节顶管,利用顶进设备推动第一节顶管带动机头沿管线设计路径向接收井方向开挖顶进;顶进设备的输出端达到最大推动量程后,将顶进设备的输出端缩回,在第一节顶管的后端安装第二节顶管,顶进设备的输出端与第二顶管连接,重复顶进步骤,直至机头开挖至接收井。解决了大开槽施工方法的施工过程复杂且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有效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浅覆土大直径顶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中小管径排污管道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主干管排污功能的需要,大直径的排污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体现,目前针对大直径管道施工方式,依旧是采用传统的大开槽施工方式。
大开槽施工方法就是大面积的开挖施工位置,将管道周围的土体按设计要求全部挖出,然后施工管道基础,而后下管进行接口处理,完成管道的铺设后,再进行分层夯实回填的施工方法。
由于大开槽施工方法是整体开挖至设计标高,施工范围内不考虑留土,相应采用这个方法需要使用大型机械施工,存在破坏道路、影响交通、污染环境、工程造价高、安全隐患大等缺点。同时在一些含水量丰富的地面(例如靠近河流的位置)进行施工大直径管道时,沟槽需要开挖深度较深,且地下土方含水量较大,相应的开挖土方量大且需要把土方倒运到翻晒场地进行翻晒后,才能在管道下管处理完接口后运回沟槽旁进行沟槽分层夯实回填,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覆土大直径顶管施工方法,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直径管道采用大开槽施工方法施工时,施工过程复杂且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浅覆土大直径顶管施工方法,包括:
在管线设计路径上分别建造工作井和接收井,其中,工作井和接收井之间间隔预定距离;
在所述工作井内安装导轨,并浇筑后座墙;所述导轨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管线设计路径一致,所述后座墙浇筑在所述导轨的后端,且所述后座墙的墙面与所述导轨的轴线垂直;
在后座墙的前方安装顶进设备,在所述导轨上安装机头,将机头与泥浆系统连接;所述顶进设备用于推动机头沿所述导轨向前滑动,所述机头用于开挖管线;
在机头的后端安装第一节顶管,利用顶进设备推动第一节顶管带动机头沿管线设计路径向接收井方向开挖、顶进;此时,泥浆系统向机头进水,机头开挖的泥土在开挖位置形成泥浆混合物,泥浆系统同时将泥浆混合物从开挖位置排出;
所述顶进设备的输出端达到最大推动量程后,将顶进设备的输出端缩回,在第一节顶管的后端安装第二节顶管,顶进设备的输出端与第二顶管连接;
所述顶进设备通过推动第二节顶管带动第一节顶管和机头沿管线设计路径继续向接收井方向开挖顶进,泥浆系统继续工作;
所述顶进设备的输出端达到最大推动量程后,将顶进设备的输出端缩回,在已安装的末端一节顶管的后端继续安装下一节顶管,所述顶进设备通过推动新安装的该节顶管带动该节顶管之前的顶管和机头沿管线设计路径继续向接收井方向开挖顶进,泥浆系统继续工作;重复该步骤,直至机头开挖至接收井;
将机头从接收井中拆卸下来,此时机头上依次连接的顶管贯穿打通所述工作井和接收井,依次连接的顶管形成工作井与接收井之间的管路。
进一步地,还包括对工作井和接收井的周边地基进行加固土体的步骤:
在所述工作井和所述接收井的周边地基分别按照梅花型的排布方式,开挖多个注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52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