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食麻糬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9370.0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谢孟甫;谢孟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孟甫 |
主分类号: | A23L7/122 | 分类号: | A23L7/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云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食 结构 | ||
本发明揭露一种即食麻糬结构。上述即食麻糬结构是利用食用前的短暂时间,即可产出美味的即食麻糬结构,进而可提供使用者极佳的便利性与趣味性。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即食麻糬结构不仅是一项具有产业利用性的创新,更可藉由提供使用者不同的使用体验来达到推广传统美食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麻糬,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在食用前快速完成的即食麻糬结构。
背景技术
麻糬,也叫做“米兹粑”,是一项传统的民间美食。在不同的族群中有着不同的名字,与各种让人津津乐道的由来传说。例如,在客家族群中,称之为“粢粑”,相传是住在近山的客家人所发明的。当时生活较困苦,有客人来访时就将剩饭捣匀,加入炒过的花生粉、糖粉,包成小块小块的样子当做点心来招待客人。又例如,在花莲的阿美族人称之为“杜仑”。相传是由族中妇女精心制作,让她的外子出海捕鱼这段期间可以带着食用的一种美食。也有传说麻糬最早出现在江西省。据说,江西省长汀县在宋朝曾发生连年旱灾,以致当地居民想到去宝珠峰山的龙王庙,求海龙王赐雨水。可是各户人家能拿出来作为供品的米太少了,于是居民就想到把各家的米搜集起来一起蒸熟,再捶打搅和至柔软不见米粒的模样。在祭拜完成之后,大家一同享用。食用时,还存有浓浓的稻米香甜味。对于饕客而言,麻糬除了是一种可以有丰富变化且美味的小吃之外,各种关于其由来的传说也为这项美食增添了几许传奇性,与更能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贴心及情义。
习知技艺中的麻糬制作是相当耗时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将糯米蒸熟、不断搥打等过程。不仅繁琐、细节多,也需要许多时间与劳力。传统的手工制作麻糬虽然相当美味,却有两个缺点:第一是水分含量高、第二是淀粉极易老化和回生。这两个缺点会导致麻糬的口感很容易变硬,而且不耐久放。所以,要吃到又香又Q的麻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随着科技进步,藉由使用各种机器来简化/制式化生产过程、与追求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麻糬也油然而生。工业麻糬为了追求口感,往往会使用添加剂,例如延长麻糬变硬时间的稳定剂。而这些添加剂在增加麻糬的美味之余,却不免也会造成消费者的食安疑虑。另一方面,在习知技艺中,也曾有人曾提出过,将生糯米直接磨粉,在想吃麻糬的时候,直接加水拌匀,然后使用微波炉的快速加热的方式,来快速产出麻糬。但是,这样的“快速麻糬”除了存在着是否已经将糯米粉完全煮熟的疑虑,在口感上也仍稍逊于传统制作方式所产出的麻糬。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在兼具使用便利性、时效性、趣味性,与保有食品安全性又不失去美食风味的前提下,将即食与自己动手做 (do it yourself; DIY) 完美结合的即食麻糬结构为一具产业价值的工作。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背景中,为了符合产业上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即食麻糬结构,上述即食麻糬结构不仅可以提供兼具使用便利性、时效性、趣味性,与保有食品安全性、又不失去美食风味等效果,更可同时兼具自己动手做的趣味性与便于携带等优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即食麻糬结构,藉由无须加热的设计,可有效提供使用者更便利且无须冗长等待的操作体验,进而可达到使用时的便利性与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次要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即食麻糬结构,藉由食用前才需要混合的设计,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即食麻糬结构可延长储藏材料的时间也无须担心食用麻糬时发生淀粉老化变硬的问题,并可提供方便携带、即做即食的效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即食麻糬结构,藉由食用前混合预糊化米粉与水的设计,使得根据本发明的即食麻糬结构在食用时无须担心是否完全煮熟,或是额外添加稳定剂等问题,并可依据使用者食用时的喜好,自行决定调味、与食用方式等细节,更能有效达到充分享受这项传统美食的效果。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孟甫,未经谢孟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9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MTS作动缸反力支架
- 下一篇:基于ANSYS的窑洞加固改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