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蜂鸣器引脚校正与对中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78015.1 | 申请日: | 201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0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奎洲;孙小艺;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P19/10 | 分类号: | B23P19/10;B21F1/02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顾翰林 |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蜂鸣器 引脚 校正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蜂鸣器引脚校正与对中机构,属于电子元器件加工技术领域,包括送料机构、引料机构、引脚校正机构、对中机构和底座,所述送料机构包括电磁震动盘,所述电磁震动盘上连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安装在直线电磁震动器上;所述引料机构包括升降气缸和拉料气缸,所述拉料气缸上设有拉料片;所述引脚校正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气缸,所述两个夹持气缸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校正夹具;所述对中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连由正反牙丝杠,所述正反牙丝杠带动两对中夹具相对移动。本发明实现了蜂鸣器引脚校正与对中的自动化生产,完全代替了人工,校正、对中的精确度高,产品一致性好,成产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蜂鸣器引脚校正与对中机构。
背景技术
蜂鸣器是一种电子讯响器,广泛适用于计算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游戏机、打印机、复读机、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为发声器件。现有生产过程是蜂鸣器引脚座(图2)和上壳(图1)分别生产后进行装配(图3),其中引脚座上的引脚往往通过机械的方式校正,但是装配的过程往往通过手工的方式实现,以进行蜂鸣器的后续自动化装配。
中国专利201710995843.3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的引脚校正机构”,包括校正组件、固定组件、滑动组件、脚间距调宽机构和底座,所述固定组件设在底座上,所述滑动组件设在脚间距调宽机构上,脚间距调宽机构设在底座上并可水平移动;所述校正组件包括设在固定组件上的第一校正件、第二校正件,以及设在滑动组件上的第三校正件和第四校正件,第一校正件、第二校正件、第三校正件和第四校正件的侧面均设有V型槽,各V型槽带锯齿状嵌合面,第一校正件和第二校正件相对运动嵌合从而挤压第一引脚;第三校正件和第四校正件相对运动嵌合从而挤压第二引脚。通过校正件相互挤压的方式实现引脚的校正,脚间间距灵活可调。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对电子元器件壳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引脚线在壳体上位置要求较高,由于各个校正件安装在固定组件和滑动组件上,不仅需要根据引脚间距调整校正件的间距,电子元器件的壳体也应在固定组件和滑动组件宽度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引脚校正技术较多,但是同时实现引脚校正及出声孔与引脚座两个引脚连线对中的技术尚未出现,主要靠手工装配,而手工装配时只是根据视觉经验基本达到上壳出声孔与引脚座两个引脚连线对中,有一定的角度误差,一致性较差;同时生产过程中经常折弯引脚,达不到后续蜂鸣器在电路板上自动化装配的要求,导致最终的产品次品率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电子蜂鸣器引脚校正及引脚连线与出声孔对中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
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蜂鸣器引脚校正与对中机构,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蜂鸣器引脚校正与对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脚校正机构、对中机构和底座:
所述引脚校正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所述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分别通过支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机架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有第一校正夹具,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有第二校正夹具,所述第一校正夹具上设有可穿过蜂鸣器两个引脚之间的凸起,所述第二校正夹具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对的凹槽;
所述对中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通过电机支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有正反牙丝杠,所述正反牙丝杠上对称设置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上设有丝杠活块,所述机架上相对滑动设置第一对中夹具和第二对中夹具,所述第一对中夹具和第二对中夹具分别通过连接块连接到丝杠活块上;
所述第一对中夹具和所述第二对中夹具连线的中心在所述第一校正夹具和所述第二校正夹具连线中心的正下方。保证校正机构和对中机构在校正对中时在一条垂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校正夹具和第二校正夹具并拢时,所述凸起两侧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可插入引脚的空隙。空隙的作用时容纳蜂鸣器的两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8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套O型圈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型卡车燃油箱和操作平台的装配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