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75484.8 | 申请日: | 201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8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史聪灵;丁伟;吕敬民;李建;车洪磊;赵晨;侯正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1/08;E21D9/14;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青盛;谭云 |
| 地址: | 10001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换乘 站站 火灾 通风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火灾通风排烟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包括:在地铁换乘站其中一个站台的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以使得未发生火灾的站台和/或站厅通过换乘通道形成到发生火灾的站台的站台公共区的稳定气流,并对发生火灾的站台的站台公共区进行排烟;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包括第一排烟模式、第二排烟模式、第三排烟模式、第四排烟模式、第五排烟模式、第六排烟模式、第七排烟模式和第八排烟模式;本发明实现了通风排烟模式的多样化,综合利用了换乘的不同站台的通风排烟风机的工作动态,大幅度提高了火灾烟气的排出效率,并有利于较快控制火灾形势,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通风排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地铁站,尤其是地铁换乘站存在的风险主要为客流高度聚集、大客流交叉冲突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并且由于地铁车站的站台通常为岛式结构,站台属于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火灾烟气、控制火势,极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的地铁地下车站工程均设计有通风排烟系统,以用于及时有效排出车站火灾烟气,尽可能减少火灾烟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现行的地铁站的地下站台火灾通风排烟模式中,多是针对单一站台结构及建筑等相关工况而设计的,其火灾通风排烟模式单一,不能综合利用换乘的不同站台的通风排烟风机风量,从而不能实现排烟效果最大化,这导致地铁站通风排烟系统使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用以解决当前针对单一站台结构设计的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存在通风排烟模式单一,不能综合利用换乘的不同站台的通风排烟风机风量,从而不能实现排烟效果最大化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铁换乘站站台的火灾通风排烟方法,包括:在地铁换乘站其中一个站台的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启动预设排烟送风模式,以使得未发生火灾的站台和/或站厅通过换乘通道形成到发生火灾的站台的站台公共区的稳定气流,并对发生火灾的站台的站台公共区进行排烟;
所述预设排烟送风模式包括第一排烟模式、第二排烟模式、第三排烟模式、第四排烟模式、第五排烟模式、第六排烟模式、第七排烟模式和第八排烟模式。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站台包括设置在所述站厅下层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其中,所述第一站台和/或所述站厅通过所述换乘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站台,且所述第一站台和所述第二站台均为岛式站台;
所述站厅设有站厅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所述站台设有站台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和站台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
所述站厅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的风口设置在所述站厅的站厅公共区的顶部;所述站台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的风口设置在所述站台的站台公共区的顶部,所述站台隧道通风排烟系统的风口设置在所述站台所对应的隧道的顶部。
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排烟模式的操作包括:在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第二站台的站台公共区首尾两侧的站台门,第二站台的其它站台门及第一站台的所有站台门均关闭,开启第二站台的站台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和站台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通过第二站台的相应风口排出其站台公共区的烟气;关闭第一站台的站台隧道通风排烟系统和站台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关闭站厅公共区通风排烟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5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