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池下线测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71996.7 | 申请日: | 2019-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4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钟胜至;徐智慧;区敏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5 | 分类号: | G01R31/385;G01R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仪器 控制命令 下线测试系统 控制模块 汽车电池 设备模块 电池 测试 安全隐患 测试数据 测试信号 分析判断 接收测试 矩阵模块 人工测试 设备执行 生产测试 断开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汽车电池下线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测试流程,发出控制命令,并对获取的被测电池进行测试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测试结果;测试仪器设备模块,包含若干测试仪器设备,用于根据控制命令,启动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执行对被测电池的测试;矩阵模块,用于根据控制命令,控制控制模块和测试仪器设备模块中各测试仪器设备与被测电池的测试信号线路的连接与断开。本发明旨在解决人工测试存在安全隐患,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汽车电池下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016年以来,随着近几年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电池这种产品也相应产生。为了确保汽车电池产品的生产品质,目前电池系统厂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系统都需要对整个电池系统进行安规测试、通讯测试、电气连接测试、容量测试等出厂测试和检验。由于这些电池包系统普遍容量比较大,电压比较高,接线复杂,相应的功能和测试项目繁多,测试周期比较长。国内的电池生产企业,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根据汽车电池不同的测试项目要求,逐个测试项目通过手工或工装治具的方式,将测试仪器和被测电池测试点连接起来,然后手工操作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接着将测试仪器和被测电池分开,再按照下一个测试项目将相应的测试仪器和被测电池测试点连接好,并控制操作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数据等。由于被测电池和测试仪器普遍存在电压高、接线多且复杂、能量和功率大等特点,对人体来说这种测试方法存在极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易出错,同时由于人工频繁更换仪器和重新接线测试,生产测试效率很低,影响产能,不良率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汽车电池下线测试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人工测试存在安全隐患,生产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电池下线测试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测试仪器设备模块和矩阵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测试仪器设备模块和矩阵模块连接,测试仪器设备模块通过矩阵模块与被测电池连接;
其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测试流程,发出控制命令,并对获取的被测电池进行测试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得到测试结果;
测试仪器设备模块,包含若干测试仪器设备,用于根据控制命令,启动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执行对被测电池的测试;
矩阵模块,用于根据控制命令,控制控制模块和测试仪器设备模块中各测试仪器设备与被测电池的测试信号线路的连接与断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
信息扫描模块,其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将被测电池的电池编码录入至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信息扫描模块为扫码枪。
进一步地,矩阵模块的数量至少为二,其中,一矩阵模块用于实现超过指定电流的测试线路的切换功能,另一矩阵模块用于实现小于指定电流的测试线路的切换功能。
进一步地,还包括:
存储模块,其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并保存测试数据。
进一步地,测试仪器设备模块至少包括信号子模块、电源子模块、万用表、充放电测试仪器设备、安规测试仪和气密性检测仪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信号子模块,用于根据控制命令,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和/或数字信号给被测电池,电源子模块,用于根据控制命令,输出相应的测试电源给被测电池。
进一步地,还包括:
显示模块,其与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测试项目、测试流程、测试进度、测试结果、测试数据统计和电池BMS数据。
进一步地,控制模块为工控机、电脑或中位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
接线模块,控制模块和矩阵模块通过接线模块与被测电池连接,接线模块用于集中与被测电池的测试点连接的测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1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