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65915.2 | 申请日: | 2019-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刚;赵晓东;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7 | 分类号: | 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3;H01M10/635;H01M10/6557;H01M10/657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于歌 |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动力电池 水暖管 电池箱 电池热管理系统 混合动力系统 电池 电池组 低温环境 高温环境 加热技术 热水输送 温度调节 温度过高 出水口 进水口 温度降 制冷片 衰减 加热 连通 水泵 蓄水 返回 管理 | ||
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加热技术。本发明了解决低温环境中动力电池性能差和高温环境中动力电池寿命衰减速度快的问题。本发明不同的温度时对动力电池采取不同的策略,实现控制动力电池处于适宜温度下工作,当电池箱内温度过高时,采用制冷片实现对电池箱降温,当温度降到A2和A1之间时,停止降温,采用热水器进行蓄水,当电池组内的温度过低时,通过在热水器和水暖管之间设置水泵的方式,实现将热水器内的水导入水暖管中,水暖管的出水口与热水器的进水口连通,实现不断将热水器内的热水输送至电池箱内的水暖管内,水暖管内的水再次返回至热水器,对电池箱进行加热。本发明适用于电池箱温度调节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加热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在国内乃至国外能源的短缺成为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能源短缺的同时,需求在不断的提升,因此新能源技术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在汽车行业中,技术人员研发出了利用电能驱动的电动汽车,其中,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储能装置及动力来源,属于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性能,如动力性、续驶里程、行驶性能、安全等。而动力电池内的电化学反应和内阻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易影响电池的容量、续驶里程、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有效地热管理方法对动力电池显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温环境中动力电池性能差和高温环境中动力电池寿命衰减速度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发电机1、变压稳压电路2、电磁阀3、水泵4、热水器5、水暖管6、温度传感器7、控制器8和制冷片9;
电磁阀3的进水口与水泵4的出水口连通,水泵4的进水口与热水器5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热水器5的进水口与水暖管6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水暖管6的进水口与电磁阀3的出水口连通;
水暖管6设置在电池箱内,每个电池组的两侧均绕设有水暖管;
多块制冷片9等间隔贴设在电池箱的内壁上,用于为电池箱内部空间降温;
发电机1通过变压稳压电路2分别为水泵4、热水器5、温度传感器7、控制器8和制冷片9供电;
电磁阀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8的电磁阀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水泵4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8的水泵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
热水器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8的加热功率控制信号输出端;温度传感器7用于采集电池箱内的温度信号,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8的温度信号输入端;制冷片9的功率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器8的制冷控制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二号温度传感器,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采集热水器5内温度信号,所述二号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8的热水温度信号输入端。
一种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方法,该方法基于上述的基于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实现,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采集电池箱内的温度,判断电池箱内温度信号是否大于阈值A1,若是,则执行步骤三,否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二、控制电磁阀3打开,水泵4上电,在水泵4提供动力的作用下,热水器5内的水经水暖管6再次流入热水器5实现暖水管内的低温水与加热器内的高温水循环,直至电池箱内的温度大于阈值A1,电磁阀3关闭,水泵4停止工作,返回执行步骤一;
步骤三、判断电池箱内的温度是否小于阈值A2,若是,返回执行步骤一,否则,执行步骤四;其中,A2>A1;A1、A2均为正数;
步骤四、控制制冷片上电对电池箱内电池组进行制冷,直至电池箱内温度小于A1+(A2-A1)/2;返回执行步骤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5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