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状微米铜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63492.0 | 申请日: | 2019-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9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熊继海;范敏;廖梦垠;陈泊宏;石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张彩珍 |
| 地址: | 33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状 微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状微米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可溶性铜盐加入到水中搅拌成均一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直链醇和缩醛,搅拌均匀,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碱液,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水热釜中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海绵状微米铜粉。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品易于分离和收集,适合工业化生产,并且所得微米铜粉不易团聚,抗氧化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细铜粉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状微米铜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细铜粉由于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价格低廉且能够取代贵金属广泛应用于催化、电子、医药等领域,因此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超细铜粉的研制是一项可能带来铜革命性变化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超细铜粉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如雾化法、电解法、物理蒸发-冷凝法、机械粉碎法、还原法等,然而上述方法制备的超细铜粉极易团聚和氧化,这两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而限制其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不易团聚和抗氧化的超细铜粉,并且工艺简单的超细铜粉制备方法是所述领域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海绵状微米铜粉的制备方法,将含铜原料、直链醇和分子结构式类似网状结构的缩醛混合,通过水热法制得海绵状微米铜粉,该方法通过对超细铜粉形貌和尺寸的控制可以防止超细铜粉的团聚同时提高其抗氧化性能。
本发明涉及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状微米铜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可溶性铜盐加入到水中搅拌成均一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直链醇和缩醛,搅拌均匀,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碱液,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水热釜中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海绵状微米铜粉。
所述可溶性铜盐与直链醇的摩尔比为1/20~1/1,直链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0~1/5。
所述碱液的浓度为0.01~10mol/L,直链醇与碱液的摩尔比为1/1~1/5。
所述步骤2)中加热反应的温度为160℃~250℃,时间为6h~48h;真空干燥的温度为30℃~60℃。
所述直链醇的羟基与端碳连接,且含碳个数≥2;优选为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缩醛为分子结构式类似网状结构的缩醛,优选乙醛缩二乙醇、乙醛缩二甲醇、丙醛缩二乙醇、氨基乙醛缩二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可溶性铜盐为硫酸铜、硝酸铜、氯化铜、乙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组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海绵状微米铜粉,是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含铜原料、直链醇和分子结构式类似网状结构的缩醛混合,通过水热法制得海绵状微米铜粉,该方法通过调整各反应原料的种类及其含量和反应条件可实现对微米铜粉的形貌和尺寸进行有效控制,所得铜粉颗粒较小,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不易发生团聚与氧化,完全适合各方面对超细铜粉的要求;
2、本发明制备方法和工艺过程简单,原料廉价易得,生产成本低,操作便利,产品易于分离和收集,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34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