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培育马桑菌的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及马桑菌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62579.6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3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冈县朝农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向林 |
地址: | 5642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桑 孢子 菌棒 培养基 菌种袋 试管 制备 培育 菌丝 原种 备用 消毒 菌丝接种 栽培技术 存活率 遮荫 转接 塑料袋 大棚 分装 菌材 菌种 取下 移栽 食用菌 接种 采集 新鲜 申请 统计 | ||
1.一种培育马桑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由以下组份组成,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800~1200份的马铃薯蒸煮水、19~22份的琼脂、19~22份的葡萄糖、3份的磷酸二氢钾、1份的硫酸镁、3~5份的蛋白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马桑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由1000份的马铃薯蒸煮水、20份的琼脂、20份的葡萄糖、3份的磷酸二氢钾、1份的硫酸镁以及3~5份的蛋白胨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育马桑菌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蒸煮水在制备时,先取200份的去皮马铃薯放入2000份的清水中,加入1~2份的草酸,再放入锅中保持水温在70~80℃煮15~15min,之后增大火力将水煮沸,保持沸腾状态,待马铃薯煮熟后,过滤,即得马铃薯蒸煮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马桑菌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蛋白胨备用,另外取200份的去皮马铃薯放入2000份的清水中,加入1~2份的草酸,再放入锅中保持水温在70~80℃煮15~15min,之后增大火力将水煮沸,保持沸腾状态,待马铃薯煮熟后,过滤,即得马铃薯蒸煮水,按上述比例将马铃薯蒸煮水、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蛋白胨混合,再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后即得培养基。
5.一种马桑菌的培育方法,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基来培育马桑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桑菌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马桑菌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并消毒备用;制备菌棒,菌棒的原料包括70%~80%的混合木屑、10%~15%的麦麸、5%~15%的玉米粉、2%~3%的蔗糖和2%~3%的生石灰,其中混合木屑中马桑树木屑的重量比在70%以上,其余为除松树、柏树、杉树以外的杂木木屑,将混合木屑用清水浸泡后过滤,再与麦麸、玉米粉、蔗糖和生石灰混合制成菌棒,将菌棒灭菌后备用;
2)采集新鲜的野生的马桑菌子实体,分离马桑菌菌丝备用;
3)将马桑菌菌丝接种到试管中,将试管放入到培养箱中培养,待孢子长满试管后将孢子作为原种扩种到消毒后的菌种袋内,菌种袋内的基质为泡水后的未脱壳的麦子;
4)原种的培育:将接种后的菌种袋放到18℃~25℃的环境中培养,待孢子长满菌种袋后将孢子作为成品种转接到菌棒上;
5)成品种的培育:在灭菌后的菌棒上打孔,孔内接入培养好的成品种,再将接好成品种的菌棒上套袋并封口,待菌丝长满菌材后,取下塑料袋,将菌棒移栽到遮荫大棚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冈县朝农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未经凤冈县朝农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25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