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听筒防尘罩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461102.6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32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爽;田征;彭云贵;胡述旭;曹洪涛;高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听筒 防尘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手机部件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听筒防尘罩的加工方法,包括S1、获取不锈钢片,并识别不锈钢片的厚度;S2、将不锈钢片通过冲压成型加工为听筒防尘罩,听筒防尘罩包括防尘底部和与所述防尘底部一体成型的听筒防尘主体;其中,防尘底部的表面为不锈钢片的一个表面,听筒防尘主体的表面为不锈钢片的另一个表面,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为不锈钢片的厚度;S3、根据不锈钢片的厚度,在防尘底部表面标记加工点;S4、根据不锈钢片的厚度选择激光加工方式,使激光焦点与加工点接触;S5、载入并执行预先编写的微孔加工程序,在防尘底部和听筒防尘主体形成微孔。通过本发明能够节省防尘网编织、粘贴或焊接等工序,提升了产品良率,使产品一体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听筒防尘罩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异型手机听筒防尘罩的防尘部分为网状结构,采用了编织工艺,对制作人员技术性要求比较高,需要经过专门技术培训才能制作,其制作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因此产品良率较低。随工业科技发展,现在针对手机听筒防尘罩的加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面网状结构:主要采用编织而成的金属网或纤维网,但主流手机产品的屏幕都有一定厚度,使用金属网或纤维网会造成手机听筒处的明显凹陷,导致外观不佳,且易产生灰尘堆积在凹陷处。
2.平面孔状结构:一般为金属冲压或腐蚀形成的密集圆孔,其无法进行二次加工,冲压形成U型结构,也难以在冲压成异型结构后再次冲压或腐蚀形成密集圆孔,圆孔及防尘部分容易变形,且孔径较大,灰尘易进入听筒发声装置。
3.异型网状结构:首先采用金属丝编织成网状结构,采用夹具压成U型,后将U型网焊接或粘和在冲压而成的金属底座上,由于涉及工艺编织,因此工艺良率较低,且后续工序复杂。
上述的三种手机听筒防尘罩的加工方式中,第二种和第三种加工方式明显优于第一种加工方式,但第二种和第三种加工方式中仍然没有在避免防尘网编织、粘贴或焊接等影响产品良率的工序的同时,克服网状结构容易变形的问题,因此,目前的手机听筒防尘罩加工方式仍存在制造工序复杂、网状结构不稳定、产品良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听筒防尘罩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手机听筒防尘罩加工工序复杂、网状结构不稳定、产品良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听筒防尘罩的加工方法,包括:
S1、获取不锈钢片,并识别所述不锈钢片的厚度;
S2、将所述不锈钢片通过冲压成型加工为听筒防尘罩,所述听筒防尘罩包括防尘底部和与所述防尘底部一体成型的听筒防尘主体;
其中,防尘底部的表面为所述不锈钢片的一个表面,所述听筒防尘主体的表面为所述不锈钢片的另一个表面,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不锈钢片的厚度;
S3、根据所述不锈钢片的厚度,在所述防尘底部表面标记加工点;
S4、根据所述所述不锈钢片的厚度选择激光加工方式,使激光焦点与所述加工点接触;
S5、载入并执行预先编写的微孔加工程序,在所述防尘底部和所述听筒防尘主体形成微孔。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包括:
将所述加工点作为所述微孔的中心点;
在所述防尘底部表面标记加工点时,根据所述不锈钢片的厚度,调整两个所述加工点之间的距离;
其中,两个所述加工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微孔的直径与预设间距之和,所述预设间距和所述微孔的直径与所述不锈钢片的厚度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1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