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57708.2 | 申请日: | 2019-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4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沈骏;佟洋;张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2/34 | 分类号: | B60R22/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高钊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自动 回收 控制 方法 控制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控制方法包括:在当安全带的锁扣从锁止状态变为解锁状态时,获取车门的开闭状态;若车门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电机输出第一预设力矩以回收织带。第一预设力矩较小,电机可以平缓的对织带进行回收,以免对乘员或车辆造成伤害。若车门处于打开状态,则进一步判断乘员是否离开座位。若乘员没离开座位,则继续控制电机输出第一预设力矩以回收织带。若判定乘员离开座位,则控制电机输出第二预设力矩以回收织带,其中,第二预设力矩大于第一预设力矩。采用上述控制方法,控制电机采用不同力矩回收织带,以避免安全带回收过慢或过快所引起的内饰板击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的安全装置。
现有技术中,座椅安全带由于长时间使用导致织带表面粗糙摩擦力增大或者锁舌受到座椅靠背侧翼阻挡时难以继续回收。如果安全带的织带回收过慢,乘员离座后仍然处于吊垂状态,关门时门板内饰和门框车漆被锁舌挤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以解决安全带回收过慢或过快所引起的内饰板击伤的问题。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通过判断乘员是否离开座位,来控制安全带的回收速度。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器,以解决安全带回收过慢或过快所引起的内饰板击伤的问题。
本发明又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包括:
当安全带的锁扣从锁止状态变为解锁状态时,获取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的开闭状态;
若车门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电机输出第一预设力矩以回收安全带的织带;若车门处于打开状态,则判断与安全带对应的座位上的乘员是否离开座位;
若是,则控制电机输出第二预设力矩以回收织带;若否,则继续控制电机输出第一预设力矩以回收织带,其中,第二预设力矩大于第一预设力矩。
可选地,在乘员离开座位第一预设时间后,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织带是否回收到位,若否,则发出警报。
可选地,当输出第一预设力矩的电机运行第二预设时间后,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织带是否回收到位,若否,则检测整车是否下电;
若整车下电,则控制蓄电池系统进行供电。
可选地,第一预设力矩随车辆里程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预设力矩随车辆里程的增加而增加。
可选地,判断织带是否回收到位包括:
计算织带拉出时电机的转轴的第一转动圈数;
计算电机回收织带时转轴的第二转动圈数;
对比第一转动圈数和第二转动圈数,若第二转动圈数小于第一转动圈数,则判定织带没有回收到位;若第二转动圈数等于第一转动圈数,则判定织带回收到位。
可选地,在获取与安全带对应的车门的开闭状态之前,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整车是否下电;
若整车下电,则控制蓄电池系统进行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7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式固定装置
- 下一篇:识别车载终端被移除的方法及其系统





